董越眉頭緊皺:
“我這邊線人來報,那姓蘇的這次之所以晚來了些時日,便是他在大力整頓弘農之事。”
“如今,弘農世家已被他收拾的對其俯首帖耳,我等想要耗到他糧儘退兵怕已是不可能了。”
“反倒是咱們的後路隨時有被匈奴人截斷的可能。”
“李文優足智多謀,卻非大將之材,那什麼高順我更是從未聽過。”
“倘若他倆落敗,或者隻是無法堵住山口。”
“那咱們在前方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
聽到董越的話,其他人都驚了:
“將軍,你不會是想出關和那姓蘇的打上一場吧?”
“不可,萬萬不可啊!”
“董公可是嚴令了,咱們要堅守不出才可!”
董越苦笑一聲:
“我怎敢輕易出擊。”
“隻是咱們守也不能被動的死守,必須要掌握主動才行。”
“如此一來,末將倒是有個計策。”
中郎將段煨再次站了出來,拱手獻計。
原來,他在一路逃回潼關也不是純粹的慌不擇路。
段煨打算利用潼關的地形,狠狠的阻擊蘇曜。
為此,他特意有一直搜集網羅了許多精於潘岩的山民。
“派出這些人來,讓他們在山道上布下陷阱,提前安置滾木礌石等在高地。”
“再布兵士層層設防,沿路騷擾伏擊,如此一來,必可讓他每一步都付出血的代價!”
此計一出,頓時在議事廳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眾將士紛紛讚歎,連董越也是連連點頭。
“好,中郎將此計甚妙,那便由你親自布置此事。”
“務必給那姓蘇的小子一個下馬威,讓他好好知道一下我們的厲害!”
“啊?我來???”
前一刻還洋洋自得,覺得獻了個好計的段煨頓時垮下臉來。
數日後,潼關山道。
險峻的群山之間,段煨正指揮著一隊隊士兵和山民,緊鑼密鼓地布置著陷阱和防線。
他們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道,將滾木、礌石等重物安置在高處,一旦敵軍進入伏擊範圍,這些重物便會傾瀉而下,給敵人以重創。
同時,段煨還派遣了精銳的斥候,潛伏在山林之間,密切監視著蘇曜大軍的動向,確保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敵情並做出反應。
很快,他便得到了斥候的信息,蘇曜大軍的先鋒已經接近了山道,似乎渾然未覺眼前的危機。
“中郎將,不必擔憂。”
副將王宏開解道:
“此乃反賊必經之路,那蘇曜再是機敏,他也不能避開這裡。”
“咱們此番伏擊,不說克敵製勝,一戰退敵,但是讓他吃個大虧,磕的滿頭是包定然不成問題。”
對於副將的話,理智告訴段煨,這沒什麼問題。
但是感性上他卻難以平靜,隻覺得自己左眼皮子狂跳。
不得不說,他的預感還是正確的。
就在幾乎同一時刻
“嗯???”
“這是刷野怪了?”
“奉先子龍,快隨我來刷上一波!”
崎嶇的山道上,蘇曜左手在眉梢搭著天棚,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