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些不上台麵的雜魚,耍些陰謀詭計罷了,於大局無礙。”
“然而,此事也不能就此作罷,他既然敢對我下手,那就必須給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一個教訓,以儆效尤才可。”
蘇曜話中的深意讓荀彧聽得不寒而栗,連忙勸說:
“君侯,如此非常時期,既無明證還是該以公主登基為第一要務。”
“賊人陰謀不過是想擾亂君侯大計,隻要大典順利舉行,公主登基為帝,其陰謀自然失敗,不足為懼也。”
荀彧的建議很是穩妥,眼下天大地大,都不如公主登基的事情最大。
再不過數日之後,大典的籌備就將完成,此刻再興風雨,惹得朝堂震動恐非明智之舉。
然而,對於荀彧的建議,賈詡則另有看法:
“文若此言雖然有理,但如此行事恐顯懦弱,於未來大計不利。”
“哦?那文和有何建議?”蘇曜問道。
賈詡一撫胡須,走上前來侃侃而談。
相比於荀彧保守的建議,賈詡的計策就顯得非常直接。
眼下陰謀既已經查明暴露,犯人和凶手都雙雙死在司隸校尉的大牢,數日來黃琬卻又找不到真凶,遲遲無法破案。
既然如此,就可趁機罷免其司隸校尉之職,將這一朝廷雄職操之己手。
“司隸校尉,不但掌察舉百官,糾察不法之事,還有滿員一千二百人的兵員名額,實打實的位低權重。”
賈詡緩緩說道,眼中精光一閃:
“若能掌握此職,對君侯穩定朝綱,推行新政大有裨益。”
蘇曜聞言,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司隸校尉的重要性,若能將其掌控在手中,無疑將大大增強自己在朝中的影響力。
“文和此計甚妙,隻是這黃琬畢竟是朝中重臣,若無確鑿證據,貿然罷免恐難服眾。”荀彧眉頭緊鎖,提出自己的擔憂。
賈詡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這有何難?那黃琬雖儘心儘力查案,但終究未能找出真凶,此乃其失職之處。”
“君侯可借此時機,向朝廷上書,彈劾其辦事不力,請求將其罷免。”
“同時,君侯可舉薦一位親信擔任此職,以彰顯君侯大公無私,唯才是舉之心。”
蘇曜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
賈詡的計策簡單又粗暴,直接奪權黃琬,拿下司隸校尉的大權,如此反對派即便有心,但洛陽城中所有兵力都在蘇曜手中,他們也隻能咬著指頭認命。
可以說此乃釜底抽薪之計。
然而,正如荀彧所說,黃琬一代名臣,在士人中頗有聲望,連那霸道的董卓都隻能將其高高供起。
如今,他又是長安兵變中首舉義兵的討董功臣之一,貿然對他下手,罷官免職,很容易在這急需團結朝中力量的時候激化矛盾。
對於賈詡的計策,荀彧依然是直言反對,請求蘇曜慎重處事,切莫在關鍵時刻讓女帝登基的喜事蒙上不利的陰影。
麵對兩大謀士的分歧,蘇曜捏著下巴也陷入了深思之中。
究竟該采取什麼樣的策略才好?
片刻後,蘇曜計上心來,沉吟道:
“黃琬雖有失職,但確實功勞不小,這次也算儘心儘力,直接抹了他官職未免太過苛責。”
“不過,文和的建議卻非常重要,如此一股既掌有兵權,還兼獨立監察審訊抓捕於一體的雄職握在一個對我態度不明的人手裡也是絕對不行的。”
“那君侯的意思是?”
荀彧賈詡互看一眼,不懂蘇曜的意思。
蘇曜嘿嘿一笑:
“這黃琬官可以不罷,但權卻必須要削!”
“正所謂新君新氣象,借著萬年登基一時,我決定實施一場官製改革,分了這幫老登們的大權!”
“啊?”
“什麼?!”
“官製改革?”
蘇曜此言一出,荀彧和賈詡皆是一愣,緊接著目露駭然之色。
顯然,他們都沒想到這位冠軍侯竟然會有如此大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