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北宮朝堂。
萬年公主出麵求情,顯然這一幕大大出乎了百官們的預料。
所有人都沒想到萬年公主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為種拂求情。
在他們看來,萬年公主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傀儡,她的一切都是蘇曜所賦予的,包括這監國的權力,還有日後登基,都是那逆臣蘇曜為了日後篡位所做的準備。
然而,此刻她卻站在了朝堂之上,為了一個被蘇曜定為死罪的朝廷重臣種拂而跪地求情,這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不解。
到底是女流之輩啊。
他難道不知道霍光是怎麼廢掉那些不聽話的皇帝的嗎?
就連之前那小皇帝劉協,都不敢在朝堂上說一句董卓的不好。
這萬年公主,她居然敢站出來為種拂求情?這簡直是在拿自己的地位和性命開玩笑!
眾臣們麵麵相覷,心中暗自搖頭,既感動於萬年公主的仁義和勇敢,又覺得此女實在是太過天真。
現在還沒登基,就敢反對蘇曜的意見,以後登基了那還了得?
怕是在大婚後某日,就要突然莫名其妙的暴斃而亡了吧。
眾臣大搖其頭,不少人已在心中為這個年少的公主判了死刑。
然而,萬年公主卻依然似乎並未醒悟,她自龍椅上站起身來,款款而下,行至蘇曜身旁,拱手一揖的求情。
早先鴉雀無聲的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吸氣之聲,紛紛緊盯著蘇曜,看他如何應對。
雖然大漢皇權不比後世明清,臣下卑賤如奴婢,但漢武獨尊儒術後重訂禮製,皇帝與大臣便也不再是過去的平等關係。
君臣有彆,皇權尊貴,雖然大漢仍有禮敬大臣的傳統,但大家也不過就是朝堂上坐而論道。
說到行禮,那皇帝也就僅僅隻需向三公、帝師及“三老五更”這些極個彆的大臣才會有行禮之事,而且還多是在元旦朝賀或者冊封王爵和列侯時,受禮拜謝後才會還禮。
如今,公主雖非皇帝,但已有監國之實,萬年公主這一揖頓時就讓朝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
百官們儘皆沉默不言,屏息凝神,觀察蘇曜會如何麵對公主這突如其來的請求。
而蘇曜則依然擺著那一副如常般的撲克臉,看不出任何的表情,隻是冷冷的看著公主。
萬年公主心情緊張,迎接著蘇曜審視目光,小心臟怦怦直跳,恍惚間竟有種將要窒息的錯覺。
不過,這般壓力並沒有維持多久,蘇曜收回了自己的氣場,緩緩點頭,回了一禮後扶著公主坐回龍椅:
“公主宅心仁厚,臣深感佩服,然而,種拂所犯之罪,證據確鑿,若不嚴懲,何以服眾?”
萬年公主聞言,心中一緊,閉上了眼睛。
那種拂死活她實際上並不在意。
她知道蘇曜一心為大漢,為社稷,倘若為一個種拂,而被群臣這般圍攻亦實非她所願看到。
萬年公主動了動嘴唇,想說又不知該如何開口。
突然間,蘇曜冰冷的臉上浮現出些許笑意,點頭道:
“殿下放心,臣自有分寸。”
說罷,蘇曜轉身麵向群臣:
“諸位公卿如此為一個逆臣求情,我實在很難相信各位居心。”
“然而公主既然出麵求情,我蘇曜也並非不通情理之人。”
眾臣聞言,皆是麵露喜色,心中暗自鬆了口氣。
老實說,剛剛場麵僵在那裡,所有人都是騎虎難下。
倘若他們退讓,那麼他們為官的尊嚴就將蕩然無存,很少還有人會有顏麵接下來繼續賴在這裡當官,隻能辭官歸去以保清名。
那時,朝廷必將迎來一個比董卓當政時更嚴峻的辭官潮。
故百官們不會退,也不能退。
而讓蘇曜退讓妥協,那也是絕不可能的。
司空種拂罪證確鑿,乃是對抗自己的反對派頭頭。
倘若他輕饒此人,那自己廢三公、推科舉等一係列改革舉措都將威信掃地,難以服眾。
如今公主出麵調和,正好給了眾人一個台階。
蘇曜在停頓片刻後,當即提出:
“公主乃監國,如此大禮於臣,意見我自是當聽。”
“然而,種拂之罪,實難寬恕。”
蘇曜話鋒一轉,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
“不過念其昔日反董有功,又兼公主殿下出麵求情,我蘇曜便破例一次,對其從輕發落。”
眾臣聞言,皆是精神一振,緊張地等待著蘇曜的決定。
蘇曜目光如炬,掃視著朝堂上的眾人,沉聲道:
“種拂身為三公,卻勾結諸侯謀反且煽動民變,其罪之大,乃是族滅之重罪。”
“今其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故我決定剝奪種拂及其族中子弟的所有官職和爵位,抄沒其家產,舉族流放遼東邊疆,永世不得回返關內。”
“遼東邊疆?!”
蘇曜的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了一片議論聲。
眾臣們麵麵相覷,眼中既有驚訝也有釋然。
他們沒想到,蘇曜竟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種拂身為三公,位高權重,雖然犯了重罪,但按照常理,即便是死罪,也往往會給予一定的寬大處理,尤其是像抄家滅族這樣的重罰,更是鮮少施加於三公這樣的高官身上。
然而,蘇曜卻選擇了剝奪種拂及其族人的官職和爵位,抄沒家產,並將其舉族流放遼東邊疆,這樣的處罰既嚴厲又帶有極大的羞辱性。
這樣的結果,對於種拂來說,無疑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折磨。
流放遼東,那片蠻荒之地,氣候惡劣,環境艱苦。
甚至都不需要蘇曜遼東那邊的心腹主官使什麼壞心思來半路加害,就這個路程和環境對於已經年邁的種拂來說,就等於是宣判了他的死刑。
而抄沒家產,舉族流放,更是讓他種家從此一蹶不振,徹底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眾臣們心中暗自唏噓,同時也對蘇曜的決絕和狠辣感到了一絲畏懼。
他們深知,這位大將軍雖然年輕,但手段卻異常果斷,行事雷厲風行,絕不容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
“大將軍英明!”
“公主殿下仁慈!”
很快的,不知是誰喊了第一句話,緊接著,朝堂上便響起了一片附和之聲,眾臣們紛紛向蘇曜和萬年公主表示讚賞和感激。
他們知道,蘇曜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讓步,自己等人若是再不知進退,那就真的成了無理取鬨了。
太尉趙謙和司徒楊彪等人對視一眼,則是不由搖頭歎了口氣。
然而,這也是他們能爭取最好的結果了。
與此同時,萬年公主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正在她想要宣布退朝,然後跟蘇曜說點心裡話的時候,一向躲朝會如猛虎的蘇曜卻好似沒完似的,繼續說道:
“種拂之事已了,但本將軍還有一事需要宣布。”
蘇曜的話讓眾臣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再說出什麼勁爆之言,紛紛緊張看向蘇曜。
“新政改革乃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為了大漢的複興,為了百姓的福祉,本將軍絕不會因為任何人的反對而放棄改革。”
“今日,我再次重申,廢三公九卿製,改設三省六部;設科舉考試,選拔天下英才,這些政策,將堅定不移地推行下去,任何敢於阻礙改革之人,都將受到嚴懲!”
在蘇曜的宣言之後,他很快就借著種拂謀反之事,宣布廢司空,改禦史大夫,重組禦史台,以整肅之前與司空種拂同氣連枝,對他掀起反對聲浪的禦史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