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與那些本地鼠目寸光,隻盯著自己眼前利益的人不同,衛覬少年早成,以才學見稱,雖身在河東卻一直心懷天下大事。
他很清楚,白波賊雖然勢力驚人,席卷河東,但不過困居一隅之地,沒有什麼未來前途可言。
而蘇曜,這位名震天下的大將軍,無論是表現出的武力還是智略,都是當世一流,更被自家族兄衛明在書信中各種花式吹捧。
於是乎,為了不被本地那些人拖死,衛覬當機立斷,勸說王邑靜觀其變,同時自己也趁著這個機會,暗中投奔了蘇曜,將王邑等人的計劃一五一十的告知,並且表示河東衛氏願意全力協助朝廷平定河東之事。
衛覬的投靠讓蘇曜心中大喜。
他知道這便是威望的力量。
當你籍籍無名時,沒有人會把你當一回事,而威望越高,敵人和朋友也就越多。
尤其是在他控製了朝廷,拿到了正統權利後,這種威望加成的效果就更為顯著。
投效之人的數量和質量都會有明顯提升。
河東衛氏的主動投靠就是一明證。
衛覬的主動投誠,不僅為蘇曜提供了寶貴的情報支持,更意味著河東衛氏這一當地大族的鼎力支持。
蘇曜深知,在亂世之中,世家大族的力量不容小覷。
他們掌握著大量的土地、人口和資源,是地方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河東衛氏更是河東首屈一指的世家,其祖大將軍衛青天下無人不識,有了他們的支持,平定河東將事半功倍。
“那依伯覦(衛覬字)之間,欲平河東之事該從何處下手呢?”
衛覬一聽蘇曜發問,連忙正了正神色,拱手道出四個字——將計就計也。
“將計就計?”蘇曜聞言,眉頭微挑,眼中閃過一絲興味,“願聞其詳。”
衛覬微微一笑,繼續道:
“大將軍,王邑暗弱無能,缺乏主見,之所以閉門不納,實則心中恐懼大將軍之威名,又怕白波軍趁機發難,故而采取拖延之策。”
“他一方麵派人送糧草犒軍,裝作恭順之態,另一方麵卻又暗中聯絡白波軍,意圖借刀殺人,讓我們與白波軍兩敗俱傷。”
“然而,大將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王邑的拖延之策,將計就計,引白波賊入甕。”
“一旦白波兵敗,王邑眼見大勢已去,某再稍加進言,必可促其不戰而降。”
蘇曜聞言微微點頭,此計與他目標不謀而合。
河東郡兵雖不過萬人,他強攻城池也不成問題。
但是,這些人若能和平接受,那自然還是不要讓他們白白損耗為好。
現在王邑雖然閉門不出,但還是會送出糧草,這城進不進的影響也不大。
“不過,要誘那白波賊出擊,伯覦可有何妙策?”
蘇曜目光銳利地看向衛覬,等待著他的下文。
衛覬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大將軍,白波賊雖勇猛善戰,但其首領郭太卻非無謀之人。他之所以願意與王邑合作,無非是看中了大將軍隻帶三千兵馬前來,以為有機可乘。”
“然而,大將軍可以故意示弱,裝作中計之態,引誘白波賊主動出擊。”
蘇曜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
他深知,在戰爭中,示弱往往能出其不意,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過問題是:
“示弱又當如何做呢?”
張飛瞪了瞪眼睛。
他們打仗一向都是示強,這示弱還從嘗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