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向宗回高公繪: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
第二天,郭忠孝就將曹佾等人入宮的時間稟告給趙煦。
選擇在了七月的戊午日(初三)上午。
對此,趙煦自是沒有異議。
同時,郭忠孝還送來了今年太學補試後的合格士子名單。
太學和科舉是不一樣的。
科舉三年一屆,大體上參與人數和錄取人數,都是固定的。
偶有微調,也都在一個固定範圍內。
但太學不一樣。
雖然慶曆興學後,太學已經經曆了兩次大規模擴招。
如今太學三舍(外舍丶內舍丶上舍),員額已經達到了兩千四百人。
但是,太學每年新錄士子,卻從不固定。
因為太學采取的是『隨缺隨補』的政策。
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隻有那兩千四百名太學生出了闕,太學才會招生。
招生方式,采取地方推薦+太學考核的辦法,一般每年集中考試一次,這就是補試了。
補試按成績,將新學生們分為兩等。
優秀學生,錄入內舍,次一級的就放到外舍。
至於什麽是優秀學生?
這基本上與當年內舍升上舍的人數對等。
也就是說,可能往年錄取前十名。
但今年因為太學的內舍生不夠努力,隻有七個人考上了上舍。
那不好意思,就隻會錄取七個。
而內舍生升上舍,其實一般也取決於上舍生們夠不夠努力。
總之,太學就是這樣呆板。
有識之士,也早就發現了,早早的在呼籲改革。
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時,就曾想過,打通從中央到地方州縣的升學係統。
明確太學-州學-縣學三級升學體係。
可惜,他還沒有來得及做就被罷相。
這個事情也就擱置了下去。
所以,如今的太學,依然是沿用熙寧興學時的製度。
將太學報上來的內舍生和外舍生名單,隨便翻了翻。
趙煦就在名單的末尾看到了一個讓他動容的名字——宗澤。
「宗澤怎提前入京了?!」
然後,趙煦就看到了,推薦宗澤入京參加太學補試的官員名字——朝散大夫丶兩浙路轉運使兼知明州陳睦。
於是,趙煦想了起來:「哦……原來是朕讓陳睦辦的事情。」
那還是在年初的時候,趙煦在將種建中兄弟召到自己身邊,充為近侍時,心血來潮做的決定。
時隔八個月後,趙煦看到,宗澤的名字出現在太學的補試合格名單中。
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這可是在靖康之難,那萬馬齊喑的黑暗時光中,少數閃耀的大宋之光。
可惜,碰到趙佶丶完顏構父子這一對活寶。
滿腔熱血與滿腹忠誠都喂了狗。
不過,這位未來的金兵嘴裡的『宗爺爺』,這次補試成績,似乎不太理想我在現代留過學(要離刺荊軻)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550/4873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