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黃毛之心
都堂擬定的諡號,送入宮中時,趙煦正在紫宸殿的小殿,與兩宮一起,接見從遼國回國的給事中胡宗愈丶西京左藏庫使高士敦丶司勳郎中晁端晏。
這三人,分彆在七月底,奉詔代表兩宮和趙煦,前往遼國朝賀遼主耶律洪基天安節(耶律洪基八月初七的生辰)。
同時他們也肩負著,調停遼丶高麗戰爭的任務。
不過,這個任務顯然早就失敗了。
上個月,遼主就已經通過國書,得意洋洋的對趙煦宣稱:大遼天兵已下平壤,漢四郡,朕將重建焉!
大有不滅高麗,絕不罷兵的決心。
作為回應,趙煦一邊命登州,給高麗人民,送去整整一千具神臂弓和大量箭矢丶甲器。
另一邊,卻遣人告知遼國方麵。
他已經決定,裁撤駐泊於雄州的雲翼軍兩個指揮。
這兩個雲翼軍在雄州的駐泊指揮,其實早就名存實亡了。
六月份的時候,樞密院就請求,在雄州重新恢複這兩個指揮的建製,以夯實大宋對抗遼國的軍力。
但被趙煦拒絕。
河北一路在大宋,命運多舛。
兩易回河,河北都是適當其衝的重災區。
即使如此,河北一路,依然蝟集著重兵集群,以防備遼國騎兵突襲。
在恐遼症的作用下,過去的大宋君臣,甚至恨不得將全國的精銳,都堆到河北去。
這就使得河北的負擔,冠絕天下。
單單是為了供給屯駐在河北各州的各種禁軍,河北的百姓,就已經無法承受了。
偏生,禍不單行。
當年,黃河在商胡口決口,洶湧的黃河水直接衝進了那條聯係汴京和河北的生命線——禦河(永濟渠)之中。
大量的黃河水,夾帶著數不清的泥沙,直接讓這條河北駐軍的生命線大殘。
其後,朝廷花費了十幾年時間,才讓其恢複正常的通航水平。
但這隻是一個開始。
元豐四年,禦河再遭重擊,河決於小吳口,黃河再次暴虐的衝入禦河。
不僅僅使得之前三十幾年,朝廷對禦河的治理工作,一夜回到起點,禦河再次被黃河的泥沙所淤積。
這一次,禦河的治理,就變得很麻煩了。
因為這一次的黃河決口,使得黃河在小吳北流,河道部分與禦河重疊。
大量泥沙,就這樣被黃河水裹脅著,源源不斷的流入禦河。
河道開始堵塞,航運能力大減,有些年份甚至無法通航。
禦河的廢弛,使得大宋屯駐在河北的禁軍,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沒有禦河的補給,龐大的河北禁軍集群,得不到足夠的糧食給養,很多地方的禁軍隻剩下了一個空架子。
就像雲翼軍的那兩個駐泊雄州的指揮,在元豐七年的時候,軍營裡就隻剩下三五十個老弱病殘了。
剩下我在現代留過學(要離刺荊軻)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550/4873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