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牆倒眾人推
隨著兩宮同意趙煦的意見,將相關奏摺留中。
元佑元年也走到了尾聲。
十二月庚戌(二十七),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呂惠卿上奏言:河東路貧於他路,唯絳丶晉二州稍為有力,然自元豐八年以來,屢有大旱,絳州丶晉州頗為受累,乞朝廷推恩,恩免絳丶晉兩州明年賦稅。
表上,早已經閉門稱病的左相韓絳,上表稱,河東一路,因受西賊丶北虜所脅,百姓賦稅頗重,今又遇災,百姓誠為所苦,伏望朝廷降恩。
韓絳這表章一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什麽情況?
你韓子華生平不是最恨呂吉甫的嗎?
不過,考慮到韓絳馬上就要退下來。
故此,對其請求,無論都堂還是兩宮,都是欣然應允。
於是,這一次的效率快到飛起,第二天,都堂就奉詔進擬熟狀。
以河東貧弱,絳丶晉二州又為國負擔多年(這兩個河東經濟強州,分彆對口支援葭蘆寨丶吳堡這兩個戰略要塞,負擔很重!)的名義,降詔有司,恩免河東明年兩稅,並特旨提高絳州丶晉州的寬剩錢截留比例,從四成提高到六成,以便這兩州雇傭民夫,興修水利,修繕道路。
而,禦史台那邊,在看到宰執元老的意見被留中後,也沒有閒著。
對著鮮於侁丶上官均丶蘇轍丶曾肇開始了扣帽子丶掀底褲,挖黑料。
先是,監察禦史王覿,上表彈劾曾肇。
他學習了烏台詩案新黨整蘇軾的先進經驗,利用這幾天時間,將曾肇過去在秘書省丶國子監還有在舍人院裡寫的公文丶詞頭,全部挖了出來,然後逐一審閱(要不是趙煦已降詔,私人言論,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他恐怕還會去找曾肇的詩詞文章的毛病)。
也是曾肇自己屁股不乾淨,真被他挖出了黑料!
前段時間,朝廷不是舉行了元佑元年的館閣試嗎?
作為中書舍人,曾肇負責了那些考過館閣的官員的詞頭撰寫工作。
可能是因為新除中書舍人,曾肇有些得意忘形,以至於用錯了好幾個典故。
尤其是,其中一封詞頭上,居然寫了【不負於知己】這樣的文字。
王覿一看到這五個字那幾個用錯了的典故,立刻來了精神。
然後就抓住不放,對曾肇窮追猛打。
在其彈章中,王覿先是指出:「中書舍人不比其他,須得文行具高,極天下之選,有器識之士,方能得任!」
而曾肇,連典故都用錯了。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事故了!
所以,必須罷黜,必須治罪!
更何況,曾肇還敢在詞頭裡寫『不負於知己』這樣的話。
他什麽意思?
暗示那些考過館閣的官員,必須感謝他這個『知己』?
明晃晃的挾私恩以求回報!
於是,反手就給曾我在現代留過學(要離刺荊軻)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550/4873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