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呂惠卿:官家心裡果然有章子厚!
元佑二年四月壬午朔(初一)。
景靈宮中,禮樂大作。
宣光殿內,群臣集體歸附於地上。
那先帝禦容畫像前,兩宮與趙煦,率領著先帝諸妃嬪丶皇子丶公主,酌獻於神靈之前。
禮部尚書韓忠彥,抑揚頓挫的聲音,在這宣光殿內外回蕩著。
「伏以天鑒不遠,誠感則通。方寶構之肇新,宜神遊之降格。具嚴法席,高詠靈篇……內安清靜之居,外錫蒸黎之福!」
毋庸置疑,這是一篇青詞。
蘇軾寫的,趙煦特彆命人去登州,找了蘇軾要回來的。
所謂青詞,最初是道士們寫給四方五帝的祝文,或者請神的符籙文體。
最開始,是牛鼻子們的自娛自樂。
但到了唐代,隨著皇帝尊崇道家,於是,青詞也就進入了政壇。
皇帝開始要求大臣給自己寫青詞。
但這有一個問題。
文臣,都是士大夫,而士大夫都是儒生。
而儒生,必尊孔!
孔子有教:敬鬼神而遠之!
於是,在很多士大夫眼中,寫青詞就意味著悖逆聖人之教。
所以,不大喜歡,非常抗拒。
本來,皇帝們也沒覺得這青詞有多重要。
但士大夫文臣們一抗拒,那皇帝對這個事情就重視起來了!
什麽?
你不願意寫?
很好,很強大!
既然你這麽尊孔重道,以至於到了不遵朕意的程度。
那就不要做官了!
回家吃自己吧!
於是,自唐代開始,讓大臣寫青詞,就成為了一種君權對大臣的規訓手段。
願不願意給皇帝寫青詞,成為了衡量一個大臣是不是忠臣的條件。
反正,在皇帝眼裡,願意寫青詞的,未必忠心,但不願意寫青詞的,肯定不是忠臣!
道高於君!
這樣的人,絕不可用!
而,士大夫們,則普遍很委屈,在寫青詞的時候是能敷衍就敷衍。
毋庸置疑,這進一步刺激了皇帝們的神經。
尤其是入宋後,趙官家們,開始仔細審核每一篇大臣寫的青詞。
待製以上,必須人人過關!
誰要是敢敷衍,誰就不要想提拔丶重用!
所以,趙煦讓蘇軾寫這篇青詞的目的,其實是在測試蘇軾。
從結果來看,蘇軾起碼是過關了。
這篇青詞寫的很得體,並沒有敷衍了事。
等韓忠彥念完蘇軾寫的青詞,趙煦對著自己父皇的禦容畫像,再拜稽首,然後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拿起一杯酒,鄭重的上前恭敬的放到神主供桌上。
於是,禮樂大作。
平章軍國重事丶太師文彥博,則文及甫丶文貽慶的攙扶下,亦步亦趨來到殿上,躬身再拜,然後敞開寫在黃麻紙上的祝文,代表文武大臣,禱與先帝及列祖列宗。
「維元佑二年我在現代留過學(要離刺荊軻)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550/4873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