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也緊隨其後,眼中滿是釋然:“我也不羨慕。”
陳凱好奇地追問:“為什麼?”
譚秀道:“因為成導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了,我們不能總是奢望成導一次又一次地幫助我們,畢竟他也有自己旗下的藝人要照顧。成導對我們的期望是頂峰相見,而不是在他的照拂下作為他的擁躉。”
陳凱感慨起來:
“成導真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啊。”
“是啊。”,楚燁和譚秀也感慨。
成丞確實是他們見過最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也是在成丞的激勵下,他們決心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上演員的巔峰。
——
隨著《流浪地球》的口碑不斷發酵。
知乎上也出現了問題:
《如何評價春節檔成丞新作《流浪地球》?》
每個回答都在狂吹!
[最喜歡的一個詞“飽和式救援”,這才夠勁!
部分塞國大片裡各種國家危機、人類危機、地球危機、宇宙危機基本就靠主角團幾個人去拯救。
開什麼玩笑?救就該要萬無一失的飽和救援!
電影裡,有為了保護火石犧牲的司機,有徒步拉火石凍死的救援隊,赤道轉向發動機有三台點火,飛機墜毀後還有其他人補上,空間站裡打算出倉的也不止沈澤和毛子,點燃木星的主意也不是主角一行人先想到的,我感覺這才是全人類孤注一擲的救援!
所有人都在拚,無論救援隊和科學團隊基本都智商在線!
而好萊塢電影,應對危機準備幾十年,還被人一波捅穿,就隻能靠主角幾個人撞大運,最後幾個人點死對方boss對方就集體歇菜,就實在開玩笑了。
當然,能做到邏輯自洽都是好片,但《流浪地球》這種能體現出世界級災難整個世界都全力以赴並智商在線的,立意、邏輯和合理性肯定要更高一籌!]
“支持,思想路線上和好萊塢式末日科幻片完全不同!”
“從來沒想過世界末日能帶著地球一起跑!”
“哈哈,不僅僅是帶著地球跑,更是開著地球跑!”
“這才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我覺得《流浪地球》裡應該放《國際歌》!”
“飽和式救援,完美擺脫了西方超級英雄電影的桎梏。電影故事裡以天夏的救援小隊為主視角,但實際上,全世界的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拯救這個小破球!
奇跡從不誕生於超級英雄之手,而書寫曆史的,是每一個普通人。這種曆史觀更能表現每一個個體的渺小,也更能展示渺小的人類文明的偉大。”
[這是一部好電影,它為什麼好,好到了什麼程度,好出了什麼意義大家其實已經說的差不多了,我就不再贅言了。我隻希望它票房越高越好!最好能像預測的那樣破五十億破六十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給天夏的科幻電影發展打入一針強心劑!以前,我們把太多的目光投向挖掘人性了,現在需要應該投向未來去征服星空了!
祝天夏科幻電影蓬勃!感謝成丞,感謝無數的科幻愛好者們。]
“他媽的!票房衝啊!!!”
“我們這次的目標是世界影史票房榜單!”
“沒錯,《流浪地球》值得一個國內電影票房榜首!”
可以說,知乎比微博捧得更過分,更不講基本法!
終於,時間來到了大年初一的淩晨,當日票房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