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有資格怨天尤人?”餘常平低聲喃喃,
他本想說一句‘走投無路的人’,可話到嘴邊,卻又覺得有些不對。
走投無路的人,走投無路的人很多,可每一個走投無路的人,真的都可以、都有資格去怨天尤人嗎?
或許粗略一想,覺得是對的。
當一個人走投無路,被逼到絕境之時。他當然應該怨天尤人,怨恨老天為何沒有給自己一個好的身世?怨恨為何彆人事事順心,自己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在危難時刻伸出援手?
可是,餘常平沉默了,他內心中覺得這種回答有些不對。
“第二個問題。”麻衣老者卻沒有給餘常平太多思考的時間,他又問出了第二個問題。
“若是有一日,要讓你殺一個好人,去救千萬個不好不壞的人,你會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出口,老儒眼皮微動,視線不自覺看向了對麵的男子,年輕男子手中喝茶的動作也是微頓。
這一對曾經的師徒之間,氣氛有些微妙。
麻衣老者自然知道其中的緣由,問出這樣的問題,多少有些故意的成分在其中。
餘常平雖然此前聽過一些傳言,但此時並未想起這些細節。他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
這個問題若是他以前,一定會說要找個兩全之策。可世上哪有什麼‘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故事?
這種話的真實意圖,往往是在逃避自己的本心。
但是,若要讓餘常平直麵自己的本心,他的答案是什麼?
“我不知道。”
餘常平搖了搖頭,有些落寞。
他確實不知道,麻衣老者說的那千萬人是不好不壞的人。言外之意,便是一旦觸及根本利益,或許這些人都會成為世人眼中的壞人。
那麼,這個好人死的值不值?又該不該死?
況且,世間的好人為什麼要為了這些心中存有惡念的人而死,這本就不合道理。
麻衣老者冷笑,“罷了,我也不指望能夠從你這個毛頭小子口中得到答案,不過,既然我說了要問三個問題,這第三個問題,你也不妨聽聽。”
心田雖然受創,可餘常平卻依然眼中蘊含一絲濕氣,他看著老者,拱手一禮,“前輩請問,在下雖然如今給不了前輩答案,但,不論這世道如何?我餘常平仍然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存在一點善意,隻要這善意存在哪怕一絲……”
接下來的那句話,餘常平並未說出口,或許與他心田乾涸有關,可也許……是他沒有底氣。
麻衣老者略微凝固的臉龐複歸平靜,繼續開口道“當初,儒家與法家畫了幾個圈圈和框框,所以,人間便有了禮法。自禮法現世之後,人間變得有序,雖然依然有許多規矩之外的人,規矩之外的事情發生。但,這世間大方麵來說,也算是成了一個清朗人間,當初那位儒祖和法聖的願望,也算是實現了吧。”
“小子。”老者盯著餘常平,道“你說,這世道相比當初,越來越好,每一代儒祖都有蓋世之才,各種儒學典籍也越發多。學宮書院在整個大陸都遍布,可為什麼,如今的人,對那些聖賢道理卻越發敬畏起來了呢?古籍中有載,在很久之前,儒家大賢與百姓論道,有所感,有所悟,便可說。大家相談甚歡,大儒四處求學,故而有‘三人行,必有我師’一說。”
老者歎了口氣,有些遺憾,“可如今,大儒覺得自己的學問頂了天,瞧不起一般平民百姓的話,而一般人,又覺得那些大道理隻有儒家大賢才能學習。你說,這是為什麼呢?”
餘常平聽完,默默記在心中。
“前輩今日所問,在下銘記於心,若是將來有機會,我會給前輩答複的。”
麻衣老者不置可否,“記住了又怎麼樣?老夫剛才說的,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事情。可除了人,還有妖與妖之間的,人與妖之間的呢?”
“行了。”老儒忽然開口,看了麻衣老者一眼,老者很反常的沒有繼續多說,笑了笑,扭過頭去。
老儒看著餘常平,心中默默歎息了一聲。
自己這個徒弟其實讓他很滿意,甚至被他寄予厚望。可玉不琢是不能成器的,雖說餘常平修行天賦很好,年紀輕輕邁入了君子之境。
但這,不過隻是開始,餘常平想要走的更遠,隻有心境足夠高,看的東西足夠多,才能在君子這一段路上走的快,今後才有破入賢人境界的希望。
否則,若是心路不通,自身大道受阻,以後腳下的路,便會越來越窄,最終走上死路,撞到南牆。
……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