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層》在京台收視率遇冷並不是他們沒有預設過的事情,但是,他們都沒有想到,會是這種冷法。
「你要是一開始這樣的劇因為題材類型無法吸引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觀看,所以起步很低,但如果劇的質量夠好,那至少收視率是在往上走的,對吧?這種高開低走的模式不就說明這個劇不受歡迎嗎?」
《十七層》的內部會議上,一開始就有人開炮。
「確實,《十七層》的開局可以說是最頂尖的水平了,可惜,留不住觀眾。大逃殺這個題材對我們國內的觀眾來說,還是太小眾了。」
「我們後續還要給《十七層》安排這麽多的宣傳資源嗎?這樣的收視率,除非是奇跡,後麵還要接著掉。」
……
大家七嘴八舌。
蔣蘭舌尖抵著自己下顎裡一顆因為急火攻心而冒出來的口腔潰瘍,心情糟糕透頂。
她給自己的心腹使了一個眼色。
心腹接收到眼色,馬上說:「可是現在網上關於這部劇的評價很高啊,除了我們自己安排的熱搜,各個平台自然生成的熱搜詞條都已經超過二十個了。」
「是的,現在說《十七層》就已經失敗還言之過早了吧?」另一個人馬上站出來幫腔,「在做這部劇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部劇會有很大的題材風險,但現在我們至少知道,這部劇做得很好,對看完的觀眾來說,這是一部很好的劇,不是嗎?」
「我們好好地調整一下宣傳的策略,這樣的基礎收視率,哪怕是一直下降最後都有0.7%,完全可以救一下。」
「繼續投入這麽大的宣傳資源,不及時止損,我們在這個項目要虧損多少,承受得起嗎?」
「光是北極光購買獨家網播的版權費就已經讓這部劇回本了吧?」有人提出來,「其他的不說,咱們這部電視劇在商業成績這一塊並不差,尤其是海外銷售上,因為題材的原因,亞洲都已經賣出去四五個國家的轉播權了。」
「以第一集的成績就來論成敗,確實言之過早,今天晚上還要播第二集呢。」
-
但是,確實,《十七層》的討論度有一種空前的熱。
周六這一天,從很多媒體和營銷號被《十七層》高開低走的收視率走勢震驚丶紛紛發文感慨開始,討論《十七層》這部劇的聲音就沒有消失過。
有人在技術層麵分析昨天《十七層》第一集拍得多好,節奏多快,有人在表演角度去分析不同的角色的特徵。
也有人問,大家到底是在哪裡看的《十七層》,為什麽在網上搜不到。
最多的,是關於陳碧舸和陸嚴河兩個人的討論。
有人曆數陳碧舸過去的成績,也有人說,陸嚴河自從做演員以來,還沒有一部作品滑鐵盧過。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在等著看擇日走紅(宋不留春)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477/4869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