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荷西電影節的藝術總監,鄔楊無論去到哪個國家,都會受到當地電影圈的熱情招待。
很多社交性的場合,不想出席,也在盛情難卻之下,不得不出席。
為此,鄔楊後麵幾乎很少有公開的行程。
很多公眾人物都是這樣。
除非是一些必須要公開——有著特定意義要展示給大眾看的行程。
這一次,來中國,參加這個國際影評人電影節,就是這樣一個行程。
但它又不一樣。
因為這個電影節本身是小範圍公開性的。
鄔楊在知道陸嚴河和他的女朋友陳思琦一起舉辦的這個電影節之後,就為他們兩個人的這份勇氣感到欽佩。
因為影評人這個群體,它在電影這個行業的存在,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沒有他們的存在,也不影響電影行業的存在。但沒有他們的存在,電影是否還是現在社會意義上所構成的電影概念,卻未可知。
一切的作品,都無法離開解讀。
繪畫丶文學丶音樂等種種藝術,它可以直接抵達觀眾,然而沒有「一槌定音」的解讀或者「爭論不休」的爭議,它無法跨越時間的洪流,抵達更遙遠的觀眾。
電影,如果要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雙重距離,抵達更遙遠的觀眾,影評人是其中無法避免的一環。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而言,每一個討論電影的人,都是影評人。
但是,像陸嚴河和陳思琦一樣,這樣旗幟鮮明地以影評人的群體為主人來舉辦一個電影節,全世界範圍內都太罕見的。
影評人從來都是電影這個世界的配角。
但是,作為國際四大電影節之一的掌舵人,鄔楊其實很欣賞他們這個舉動。
在現如今的國際電影節的格局裡,各大電影節幾乎已經把各個時間段都占據了。
如果要舉辦一個常規意義上的電影節,都很難成功,因為無論你在什麽時候舉辦,都已經有一個成功的電影節,在那個時間裡,拉走了更有名的電影和電影人。
競爭壓力巨大,成功概率極低。
影評人國際電影節,是一個不一樣的類型。
它不會成為主流電影節的競爭者,相反,它還能吸引鄔楊這樣的掌舵者來參加。
它的目的不是要打造一個超越誰的電影節,而是去填補一個當下電影節格局的空白位置。
而且,它是由兩個年輕人舉辦的新鮮玩意。
在電影圈,年輕人丶新鮮玩意,永不過時,始終受歡迎。
所以,鄔楊來了。
荷西電影節作為國際四大電影節裡,對華語電影最友好的電影節,一直是華語電影最願意去的電影節之一。
鄔楊要來中國,電影公司老板丶製片人丶導演丶演員……大大小小數十號人都希望能夠約到他的時間,跟他見上一麵。鄔楊也不可能說全部都婉拒掉擇日走紅(宋不留春)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477/4925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