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一聽是這個事情,笑道“好嘞,老師,你等著,我去問問。”
小李能向誰打聽?肯定最靠譜的就是他叔叔了。李副廠長聽了小李的問題,沉吟道“難道是高主任想安排人進廠?不對啊,這事兒他根本不用找你,找你也沒用。嗯,你和我一起去看看。”
在李副廠長看來,兩人合作一向愉快,高振東要真有這個想法,還不如直接找他自己呢,已經不用拐彎抹角了,所以有了疑問,他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問。
看到李副廠長和小李同誌一起走進自己辦公室,高振東站起身“喲,李廠長,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李副廠長走到沙發上坐下“這小子來找我打聽事情,我尋思這些情況我可能更清楚一些,我來回答你更好一點嘛。”
沒直接說我來幫你辦什麼事情,不過他想高振東應該是能聽懂自己意思的。
高振東一聽,再一想,笑了,原來他是誤會自己想安排人了,所以親自過來確認。
щшш&nbp;tt&nbp;an&nbp;&nbp;
高振東道“倒也沒什麼大事情,受人之托,看看一線工種哪一種最適合他家小孩,具體的情況,我不了解,他們自己在折騰。”
其實這個事情閆埠貴自己的親戚應該就知道,高振東當時說自己來了解情況也就是堵閆埠貴的嘴而已。
李副廠長聽懂高振東的意思了,這個事情,高振東沒怎麼摻合,最多就是打聽打聽消息,具體事情不是在他手上,他也沒有想管的意思。
情況已經清楚了,不過李副廠長還是把幾個主要的一線生產工種的情況給高振東介紹了一下,來都來了嘛。
高振東聽完介紹,向李副廠長道了謝,不管怎麼說,人家因為自己的事情還是挺熱心的。
眼見兩人說完事情起身要走,高振東想起昨晚自己看電視想起來的那件事情,叫住了李副廠長,這件事,能為廠裡的一部分年輕同誌開拓出一條新路來,也算是一份功德。
“李副廠長,還有個事情,想向你建議建議,看看廠裡能不能組織一下。”
李副廠長馬上就又坐下了,高振東的建議,那是一定要聽聽的。
“振東處長又有什麼好的想法了,你說。”
高振東笑道“前不久我去拜訪我的老師,聽他說起教育係統的一個事情。京城電大,馬上就要成立了。”高振東隨便找了一個借口。
“京城電大?”李副廠長不太清楚這個。
電大,就是廣播電視大學。
雖然在高振東前世,電大的文憑已經不是太管用了,不過在這個時候,也是過硬的文憑。
京城電大於1960年3月初正式開課,剛開始時本科設置了數學、物理、化學三個係,采用以函授為主,電教為輔的教學手段。
在那個繼續人才的年代裡,培養了大批的人才,上電大課的,不乏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員。
在政策變化前的六年間,共教授出畢業生六千多名,單科結業生三萬多名。
還真彆以為他們的文憑水,實際上,第一批本科畢業生學習了4年半才畢業,第一批畢業生僅有區區200多人,可以想象還是比較嚴格的。
這個形式當時大受群眾歡迎,到62年的時候,再想上已經需要考試了。
高振東想的,就是廠裡組織積極分子,上這個電大課。
要知道,京城電大的第一批學生,都不是全脫產上學,而是業餘學習,每周學習八個小時,其中自習四個小時,電視函授四個小時。
對於有心進步的人來說,這個時間是無論如何都可以擠得出來的,對於個人來說,困難的反而是電視。
這東西這年頭,一般人可沒有,可是廠裡有啊,廠裡組織這個事情,務實務虛的角度來說,都是一件好事,職工進步了,廠裡也有了工作成績。
而且第一批學員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學生是由單位組織的,這樣一來,門檻就低了很多。
高振東把京城電大的情況向李副廠長介紹了一下,笑道“其實我們廠裡也有很多同誌,腦瓜子沒問題,學東西也很快,可是文憑這個東西就很拖他們的後腿,限製了他們走上更加重要的工作崗位。”
看了一眼旁邊李副廠長的侄兒,高振東繼續說。
“電大這個事情,既不用脫產,又能提升能力和學曆,對於很多年輕同誌來說,是一條很好的路子啊。對於廠裡來說,既關心了同誌們的進步,又獲得了技術人才,也是兩全其美。”
李副廠長聽完,麵露喜色,高振東這個建議還真是挺好的,放在哪個方麵來說,都是值得一做的事情。
他抬頭再看看旁邊還沒太懂的侄子,伸手拍了侄子腦袋一巴掌“還不快謝謝老師?你這個笨東西,老師這是在給你指路呢!”
小李同誌這才恍然大悟,高振東說的這條路,不正適合他嘛,就算他叔叔是副廠長,也拿他高中學曆這個硬傷沒辦法。
他連忙站起來,深深的鞠了一躬“謝謝老師!”
還彆說,這個小夥子除了年輕點兒,做人做事兒,其實還真挺靠譜的。
高振東笑道“也不是隻為你,對於和你差不多的同誌來說,這個事情都很有意義。而且對於部分時間有限,等不了好幾年的同誌來說,電大還有一個好處。”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