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時間上來看,說明了兩個事情。
高振東本人非常受重視,這種非常規的流程都能推得動。
這個事情極為受重視,甚至可以說是到了馬不停蹄的程度。
至於具體高振東會彙報什麼,他並不清楚,全部都在高振東腦袋裡呢。
羅教授非常明白,這個事情上,自己當好掛件就行。
——
高振東、防工委這邊緊鑼密鼓,十七機部也沒閒著,十七機部領導,還有他的前秘書,京城鋼鐵廠的鄭良樞,正在參加一個會議。
這是一個協調會,一位首長主持的,參會的三方,一方來自農業,一方來自十一機部,一方來自十七機部。
事情的起源,其實和高振東有那麼一點點關係,隻是後來事情的發展他就沒怎麼參與了。
就是他帶著鄭良樞搞的那三種槍鋼,搞好之後,高振東曾經建議鄭良樞在各個係統做做推廣、介紹,畢竟這些鋼材性能挺好的,隻用於槍的生產,有些浪費了,沒準有什麼行業就急需呢。
對於高振東的建議,鄭良樞非常重視,真就正兒八經的推廣起來。
那個時候,信息是閉塞的,行業之間相互不了解的情況多了去了。
不推廣不要緊,鄭良樞這主動一推廣,其他行業和部門才發現原來我們還有這種好東西?真就能適用到不少的地方去。
農業口的同誌,正在和十一機部的同誌聯合搞農機呢,十一機部是真搞機械的。
拿到這三種新鋼材一看,好家夥,能用、好用、耐用!
拿著手上的工作和需求這麼一匹配,是既高興又遺憾。
高興的是,的確解決了一些問題。
遺憾的是,沒解決完,要說這也正常,完全解決是不可能的,需求總是在動態發展的。
但是最重要的或者當前最急迫的,還是沒能解決,這就比較難受了。
比如他們想搞更好的單缸柴油機,這東西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在日後號稱神器。
可是結構簡單就意味著一個事情——從結構上改進,能走的路已經不多了,隻能從材料等方麵下手,才有更大改善的希望。
材料的提升,不隻是能減重、減體積,而且材料性能的提升,甚至能反過來促進結構的改善。
但是材料在哪?沒有!
還有就是成本問題,槍鋼上麵,成本這個東西考慮了,但是沒完全考慮,作為要大量生產的大宗機械產品,這個方麵可就要多多考慮一下了。
他們兩方就發現有的問題,這幾種鋼材不是不能解決,但是那個成本,用到的比較稀少和昂貴的金屬的量,實在是承擔不起,都不是貴不貴的問題了,而是夠不夠的問題。
兩方合計了半天,不行,這事兒既然看到了曙光,那就得徹底試試,解鈴還須係鈴人!
於是他們聯合起來,整了個大活兒。
他們花了不少時間,把手上所有急需要解決的材料性能需求,做了個彙總,形成了長長的一串清單,一共幾十種,然後找到上級部門。
他們甚至還根據輕重緩急,給分了個級,真是太貼心了。
那啥,能不能協調一下十七機部,給我們把把脈,看看病,解決解決?
上級部門和領導一看,這事兒得辦!
農業口,第一產業,在這個時候,重要性不言而喻。彆看農業單產畝產什麼的看起來沒多少,但是那實際上是長期為了發展第二產業工業,故意設置的工農業剪刀差的原因,農民的犧牲是非常大的。
現在拋開種子的事情不說,眼看著化肥的情況,通過自產、以及銷售特種材料和設備換來的進口,慢慢得到了改善,那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農機是不是也解決一下?
於是,就有了今天這個會。
這麼大規模的需求,明顯不是十七機部的普通乾部能拍板的,所以領導過來了。
同時,作為這個事情的始作俑者,或者應該說是最早發起者,京城鋼鐵廠的鄭良樞同誌,也榮幸列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