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174那邊先練手,高振東還搭配了一批不是那麼太好的,先練練工藝,成熟了再上好貨。
高振東找來三分廠機要室的同誌,請他們把這批晶體送去了導研院。
最終,這批晶體輾轉來到了174廠集成電路工藝試驗車間。
對於導研院又有一批特殊的元件要加工,廠子裡一點都不奇怪,這是件好事情,說明導研院有很多新的奇思妙想想要實現嘛。
而高振東反而躲在後麵了。
就是這批元件的規格要求,比他們日常做的元件要小太多了,但是這難不倒同誌們,高振東為配合集成電路拿出來的包括封裝等工藝在內的配套工藝,正好能匹配得上這些管子的規格。
唯一就是要求最後將這些二極管以組為單位,儘可能筆直的單排排列,封裝到一個長條狀的器件裡,而且要求器件封裝材料絕緣、導熱性能都儘可能的好,這算是讓他們稍微犯了點兒難。
不是做不到,主要是“儘可能”三個字就很難辦,永遠都到不了頭啊。
特彆是導熱,在他們手上的常規封裝材料裡,絕緣好的,導熱一般都不太好。
不過這個不是主要矛盾,說得直接點,用厚度很薄但是絕緣良好的材料封一層,再用導熱好的材料裹一層,也不是不行。
討論性能的時候,尺寸永遠都是重要的。
就好像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一樣。
整個器件如果做成成片,有點像一把長直刃刀,二極管都在刀刃上,整個刀身主要由引線和導熱材料組成。
為了方便和保密,174廠的人為這個項目起的名字就叫“片兒刀”。
高振東不知道自己的線陣列紅外傳感器在174那邊,莫名其妙就成了冷兵器了,他正在接待通信院電話所的同誌。
同誌們遇到了一點小小的難題——繼電器有幾個小小的點搞不定。
原本想著仿製加自製是比較簡單的,畢竟有樣本基礎,但是當性能和體積重量要求疊加的時候,他們陡然發現,事情變得不那麼簡單起來。
這幾個小小的點,就是觸點,現在電話所的同誌正在向高振東彙報情況。
“主要還是壽命低,我們做過預研,拋開剩簧這個要求,隻說繼電機構,如果說開關次數可以通過加強繼電動作機構來彌補,可是觸點的壽命就真的成問題了。總之就是,整體壽命要達標的話,整個繼電器就有點往老毛子那個扁平繼電器靠了。”
這個時候的信號處理技術還不行,所以要保證信噪比,最常用的解決方案是大力出奇跡,比如加大功率,又比如加高電壓。
人體安全電壓常用的值是36伏,其實更準確的是安全電流而不是安全電壓,隻不過同樣的電壓加到不同人身上,電流是沒譜的,和很多條件有關,所以才用36伏電壓近似表示,其實極端情況下,36伏也是不安全的。
而電話用的電壓有60伏的,有-48伏的等等,都超過人體安全電壓,當年手搖電話機那個發電機能作弄人,還能捕魚,就是因為電壓高。
聲明一句,現在不興用那玩意或者類似技術捕魚了啊,真抓的。
電壓高,觸點通斷的時候電弧燒蝕就更加嚴重,而且平時觸點的動、靜熔焊對於繼電器壽命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影響。
扛得住的導電差,導電好的扛不住,而類似軟啟動的電路,會帶來其他問題,比如結構複雜,同時也解決不了熔焊失效的問題。
再加上這時候國內的材料質量,簡直不說了。
電話研究所的同誌們,還是考慮比較周全的,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高振東沉吟道:“那如果解決觸點材料問題,你們有沒有把握做出合格的繼電器來?”
通信院馮總和電話研究所的同誌一時間沒轉過彎來,高總大才,還懂這個?
再想想身處何地,才想起來,冶金、材料好像才是高總的主業吧?
想想自己來開會的地方,十七機部第三軋鋼廠!
十二機部領導:鬼特麼知道去年負責大學生分配的同誌吃錯了什麼藥。
看看高總工正在和自己討論的課題,再看看他的工作單位,一時之間,通信院所有的同誌都難免陷入了迷茫和荒誕之中。
還是馮總經過大風大浪,恢複得快,抬起頭看著電話研究所的同誌催促道:“怎麼不說話?高總問你呢,想不想解決問題了?”
“啊啊啊,對對對。高總,如果能解決觸點問題,我們還是有信心做出合格的繼電器來,不一定是剩簧繼電器,但是普通的沒問題。”
要知道電子開關在這個時代不怎麼靠譜,如果繼電器觸點的問題能夠解決,那就再好不過了,先用繼電器,慢慢再考慮電子開關的事情。
馮總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這才像話嘛,看剛才你那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高振東笑道:“那巧了,也許我能幫上你們。”
說完,他走到辦公桌邊上,打了個電話。
“你把樣品庫裡標記為6007、6013的樣品各拿一塊過來,對.對.送到我辦公室。”
這兩種現在連縮寫名字都被他隱去的材料,用於繼電器觸點不是最好的,但是毫無疑問比通信院現在能接觸到的,都要好得太多了。
嗯,最好的那種,也不便宜,而且通用性還不強,沒必要搞,浪費時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