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最大的事情一搞完,剩下的基本上就進入了“誇誇群”模式了,不會有人在這個節骨眼上故意拿人出來觸黴頭。
眼見形式一片大好,街道辦的同誌感歎道:“你們這個院子的文明稱號果然名不虛傳,真的就是一家人啊,你們不如一起搞個活動,吃個團年飯也挺好啊。”
團年飯不一定是年夜飯,年夜飯還是要各家回各家吃的。
其他鄰居聽了,還在想這是個什麼操作的時候,易中海卻是眼睛一亮,這事兒能乾啊!
但凡是個男人,不論年齡,不論崗位,不論高低,都希望自己至少能乾一點能夠領導群倫,齊心協力的事情來。哪怕這個事情不一定是什麼大事,僅僅是登高一呼,卻隻為吃吃喝喝,遊戲玩耍。
像這種帶有很強烈的真正的“領導”意義,還是很是正向的事情,那就更感興趣了,多多少少,也算是他們管事大爺的“政績”嘛。
閆埠貴這位剛上來的二大爺,雖然心有顧忌,主要是怕管事大爺要付出更多。可是剛當上二大爺就反對街道辦同誌的建議,好像也不太合適,閆埠貴大聰明沒有,這種小關節,還是看得清楚的,也就沒有說話。
至於劉海中,就更不可能反對了,隻要這由頭是街道辦的同誌提起來的,那他就算是捏著鼻子,硬著頭皮也要支持的。
這幾位管事大爺沒意見,院子裡的鄰居就更來勁了,看熱鬨是我們的一大愛好,湊熱鬨也是。
“我覺得行,大家夥兒覺得街道辦同誌這個建議怎麼樣啊?”
“嗯,這事兒能行。”
“對對對,今年比去年的情況好多了,東西也沒那麼缺了。而且院子裡各家今年光景都還不錯,就算是困難戶,也是在好轉,我覺得可以。”
“街道辦的同誌這個提議好啊,辛苦一年了,年底整個大院聚起來高興高興,也是個樂嗬事兒。”
“要是大院真搞這個,我掌勺,誰也彆和我搶。”
“……”
婁曉娥聽了,比高振東還激動,她就愛湊這種煙火氣十足的熱鬨,搖著高振東胳膊:“振東振東,我要參加我要參加。”
看著跟個湊熱鬨的小孩子似的婁曉娥,高振東也點點頭:“嗯,易師傅,這事兒能乾,我覺著你們可以組織組織,這可以算是一段佳話嘛。”
除了滿足婁曉娥的願望之外,高振東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他想到自己家裡那一堆福利怎麼處理了。
見大家都非常有興趣,易中海、閆埠貴、劉海中三個人商量了一下,高聲宣布:“鄰居們,經過商量,我們決定,今年呐,我們院子,一起吃個團年飯,時間就安排在臘月二十九的中午,大家看好不好?”
1961年臘月隻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那天是二十九,而不是三十,確切的說,1961年左右,連續很多年的臘月都隻有二十九天。
要是放在後世,這個時間是不合適的。
除夕這天,各家各戶不是在接待歸家的遊子,就是在招呼回鄉過年的親戚,而且自家年夜飯的準備,也是個頗為耗時的事情,要說在除夕那天中午把大家聚起來,那是有點耽誤事兒的。
但是60年代這個時候就還好,交通不便,沒那麼多親人客人需要招呼,至於年夜飯,嗬嗬,雖然情況好轉很多,但是依然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準備,就那幾樣東西,做出花兒來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聽見這個決定,院子裡一片叫好聲。
傻柱叫得尤其來勁:“好好,掌勺我來,保證讓大家吃得滿意,喝得舒服。”
一些婦女同誌也笑道:“我們打下手,保證利索。”
整個大院不過幾十號人,還不過百,對於傻柱這種大廚來說,他一個人掌勺就夠。
這時候,有位鄰居突然問道:“那啥,一大爺,東西哪兒來?”
這句話一問出來,頓時鴉雀無聲,對啊,東西哪兒來啊。
今年的物資是寬裕一些了,可是要說富裕,那是根本不搭界,非要說起來,院子裡也就和三分廠沾邊的那些同誌今年好一些,至少過年是夠夠的,但是要說要求人家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好像也有點過分。
街道辦的同誌站了出來,體現行政管理機構作用的時候到了:“同誌們不用擔心,你們大院啊,今年也拿到了文明稱號的,這個稱號是有獎品的,是一些米麵油之類,不多,但是一頓飯的量,還是撐得住的。”
街道辦的同誌也不是閒得慌,那麼多大院,每個大院開年前的全院大會都參加?沒那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