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要原因那就是他們雖然成了“四九仔”,但是本身沒有什麼能力也沒有什麼錢財,所以不被老大納入到心腹的行列。
個人能力這個就不用說了,但是從古至今出來混錢是最重要的,你要是沒錢那怕就算紮成紅棍說話也不太好使。
而且社團內部講究資曆、輩分,位置向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因此在社團裡麵升職是出了名的難。
但是從“四九仔”到“草鞋”還是比較簡單,同樣也是評斷一個人有沒有能力的標準。
因此在香江社團中有一句話“三年不紮、老四九”,意思就是當你成為“四九仔”後,三年內要是當不上“草鞋”的話,那這輩子基本上就沒什麼希望了。
所以來廟街混的大多都是老四九,還有一些剛剛入社,沒有什麼根基的人。
這些人每天的“覓食”包含了兩部分,最主要的就是想辦法填飽自己的肚子,要是能混上一頓小酒就更好了。
另外一部分就是搞錢,沒有足夠的錢他們的生活會囧,還不能順利的紮職。
另外,這個時期混社團的馬仔們,他們除了要準備自己紮職的大紅包以外,每搞到一份錢都會交給自己老大(社團)一部分。
這種錢用場麵話或者說目前的規矩來講,那就是讓社團變的更有錢,隻有社團有錢才能夠安頓好兄弟們的紅、白喜事,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能夠更放心的給社團出力,或者說攢起來留在跟其他社團打仗時用。
反正就是說冠冕堂皇,但是,這種錢就是一種變相的保護費。
因為那些“四九仔”來錢的手段都不怎麼光明,基本上離開坑、蒙、拐、騙、偷、搶、拉賭、招*等這些手段。
但是他們在撈這種錢的時候,難免會碰到他們惹不起的人、或者說搶奪了其他社團的生意。
遇到這種情況就會發生衝突,或者被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問責。
沒有社團大佬幫忙扛著、中和的話,他們這些“四九仔”根本扛不住,所以說這一部分錢就是變相的保護費。
所以這些“四九仔”也好、“藍燈籠”也罷,
這些人可不是都有錢喝酒消費的,他們來到這種地方除了填飽肚子就是湊熱鬨、尋找賺錢的機會。
哪怕這些人沒想消費也不會輕易離開這裡,大多數人會待在這裡吹牛、打牌、逗馬子,因為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太早回去他們也睡不著。
【香江到了八十年代後期、九十年代初期的時候,社團的馬仔的性質基本上就變了,那時候社團同樣以賺錢為主。
再加上臨近回歸,差館那邊把社團的人盯很緊,小打小鬨這個避免不了,不過讓社團之間安穩一點,不敢輕易跟以前似的動不動就火拚、打大仗還是能做到的。
那麼社團之間要是有了問題怎麼解決呢?他們出來混的總不能坐下靠磨嘴皮子定勝負吧?
這時候就有了“曬馬”這種方式,雙方各自召集自己的馬仔、小弟進行談判。
這種情況主要就是互相炫耀武力,一般雙方都不會攜帶武器,大多數的談判都是以社團動員的人數、以及陣容整齊的程度來判斷勝負。
後來逐漸演變成雇傭馬仔出場,不管你是誰,隻要能走得動,隻要跟著去吆喝、壯聲勢就有錢拿。
一般情況下每人、每次的出場費用大約是一到兩百塊之間,那些需要推搡、謾罵的那些主力大約在五百塊左右。
不過如果遇到特殊的場合的話,這個價錢還會往上漲很多。
這種情況的出現,逐漸讓香江的那些社團吃不消了。
因為這其中的花費實在是太高了,小一點的社團來上兩次就會直接破產,大一點的社團也扛不住這種“破費”。
所以這種“曬馬”的談判形式越來越少,連帶著社團的影響力也越來越低。】
第四種人,她們都是一些女的,這些人或是沒有家人教、或是叛逆,或是被同學帶著、或是感覺這很酷,或是家貧上不起學,但是又不想上班乾活,總之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不過以上這些人還算是好的。
在這些人當中有些崇拜這些混社會的人,她們會想方設法的往那些能吹、會侃的藍燈籠、四九仔身邊湊。
而且每次聽到這些藍燈籠、四九仔打人,特彆是打差人的時候就特彆崇拜,要是場地合適的話,她們直接投懷送抱都有可能。
韓立現在實在沒有地方可去,於是就攔了一輛出租車直接來到了廟街這裡。
廟街上現在跟那位司機大叔說的差不多,這時候就是一條普通的街道。
但是道路兩邊那些個各種各樣的燈箱廣告牌非常引人注視,這些廣告牌上有的直接放上了房間主人的照片,還有三圍數據、以及最擅長的.。
這些照片比較清涼,而且其中有很多看起來都很不錯。
韓立正用欣賞藝術的眼神觀賞的時候,一個軟乎乎的聲音在他身邊響起。
“靚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