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磯就應該開敞篷車啊!”陳正威開著車在港口附近轉了一圈,海風吹拂在臉上,他的心情也極好。
如果不是洛杉磯外的路太差,他都想要開著車沿著海岸線跑一圈。
汽車的發展經曆了三輪車,又經曆了馬車一樣造型的手工車,逐漸發展到現代車輛的結構。
但現在直接跨過了那些彎路。
這輛世界上第一台出現在世界麵前車,就已經很成熟了。
酒紅色的車身散發著金屬的光澤,搭配著象牙色的座椅,不論開到哪都引起一群人圍觀,讓人嘖嘖稱奇。
在洛杉磯裡轉了一圈,陳正威又將車開回莊園。
一路上雖然有些小波折,比如迎麵而來被嚇到的馬車或者行人,好在洛杉磯在建立的時候,他就在道路規劃上提出了要求。
洛杉磯所有的街道都是雙向四車道,而且旁邊還有半條車道,是給以後的自行車和人力車留著的。
還算順利的回去,總算沒發生第一次汽車麵世的一天就發生車禍這種足以名留青史的事故。
林長寧和晚雲也有點興奮。
畢竟林長寧也才20歲。
下車的時候還在感歎:“太快了!”
“這個貴不貴?”
“這是世界上第一輛啊!收藏價值比實際價值要大。成本的話,大概一萬美元……”陳正威拍了拍引擎蓋,他這輛車是實驗室純手工打造的,車身的金屬和車漆都是用的現在最好的技術,成本要高不少。
“量產的話,大概一兩千美元……後麵還能降低不少。”
“威哥,感覺怎麼樣?”阿龍湊過來,看著陳正威的車眼饞。
實驗室答應幫他做一輛,不過起碼還要10天。
“邀請一些記者,過幾天開個發布會,先造勢,再讓人去把專利申請一下。”
“再讓秀才打聽一下,最近有沒有什麼科技展覽會。然後讓實驗室那邊多做幾輛,回頭給加菲爾德送去一輛,讓加菲爾德開著在華盛頓轉兩圈,彆說美國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陳正威交代道。
“最後,催一下實驗室那邊,把電子點火給弄出來,搖柄太麻煩了。”
陳正威最不滿意的其實就是搖柄點火了。
現在先不說電力係統和電動啟動器還沒設計出來,單單電池功率低,電動機輸出不足,就限製了車輛用電子點火啟動,陳正威也隻能讓人催實驗室了。
這東西就跟數學一樣,不行就是不行,就是把實驗室裡的人吊死也沒用。
當天晚上,洛杉磯就謠言滿天飛,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說陳正威的車是鬼拉的,也有說是神明拉的,反正說什麼都有。
就連報紙上都刊登了。
實際上關於陳正威的各種花邊新聞一直都不少,包括他在舊金山經常出沒劇院,有芭蕾舞者作陪,這種報紙連林長寧都看到過。
這種花邊新聞陳正威不在意,民眾也喜歡看。
不過這次不一樣,這輛汽車的出現,也引起了不少記者的興趣。
很快,洛杉磯和舊金山的各大報社就收到陳正威讓人發出的邀請函。
就連紐約時報這樣的全國性報紙在舊金山的辦事處,也收到了邀請函。
紐約時報老板喬治.瓊斯的死,和陳正威脫不了關係,雖然沒人明說,但不少人都有猜測。
當初還作為陸軍捉拿陳正威的罪行之一。
不過自從華盛頓協議簽訂完,這種言論就消失了,而瓊斯家族也極其低調。
紐約時報更是從來不刊登和陳正威有關的新聞。
這次收到邀請函後極為意外。
除了舊金山和洛杉磯的記者,就連薩克拉門托的記者都陸續趕到了洛杉磯。
一些剛剛抵達洛杉磯的記者,剛剛從火車站出來不久就能聽到遠處傳來鐺鐺鐺鐺的聲音,隨後就看到一輛有軌電車從遠處靠近,不少記者看著都是嘖嘖稱奇。
還有洛杉磯寬闊平整的道路,遠處密集的建築,這個剛剛建成一年的城市,此時已經散發出奪人的魅力。
當然,這裡最大的特點還是……到處都是華人。
反倒是白人的數量很少,他們甚至有一種自己已經離開美國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