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太多,用兩個毛熊國的主流媒體《真理報》和《莫斯科時報》來作為代表,瞧瞧顧陸是怎麼揚名域外的。
為何選擇這兩份報刊呢?
前者是毛熊國權威性和銷量最高的報紙,很具有時代感。
後者是俄聯邦境內銷量最好的英文報刊。
再直白點說,一個是對內的報紙,等同《人人日報》;一個是對外的窗口,和《中國日報》差不多。
《真理報》的頭版頭條:俄中、俄意友誼,將如同列夫·托爾斯泰作品一樣經得起時間考驗
[昨日,“意華慶賀活動”在大彼得羅夫大劇院舉辦。意呆利、華夏慶祝毛熊聯邦國慶日70周年。
……
花思蝶家族的乾紅,仿佛濃縮了文藝複興的絢爛。《酒神》與葡萄酒,精神和肉體的解乏。
《逃向上帝:續寫托爾斯泰》是各國贈禮中最大的驚喜。
續寫作家顧陸說:“偉大的靈魂背後必定是平凡的人,正因為肉體很難承載,所以才會痛苦。”
當八十三歲的托爾斯泰離家出走,死在小站的值班室時,在場的人無不潸然淚下。
弗蘭基米爾先生坦言:感謝顧陸,讓我們再次與托爾斯泰相遇。]
因為是權威性比較強的媒體,報道也是麵麵俱到了。
明明昨天表演結束,媒體們全部都在討論下午場,上午場直接被遺忘,但報道也分出篇幅誇獎意呆利。
如何誇獎“慶禮是乾紅”,相信撰稿人也死了不少腦細胞,仿佛濃縮了文藝複興的絢爛……真夠可以的。
當然,隻要看報紙,就能發現,報道核心還是後半段。
結尾處提及的弗蘭基米爾,是現場出席的俄文化部政要,也是國慶活動俄方到劇院職位最高的人。
報紙的頭版頭條肯定是配圖的。圖片選擇的是政要單獨找作家的合影。
難怪會被路人認出,彩圖明晃晃的印刷,清晰度非常高,甚至連顧陸昨晚熬夜,額頭上的冒出的粉刺都能看見。
這方麵真理報有點不地道,光把弗蘭基米爾的黑鼻頭PS掉了。
基礎邏輯是,弗蘭基米爾鼻子上的黑點有點影響國家形象,所以消掉。而小紅痘不影響作家形象。
繼續看看《莫斯科時報》的標題:“毛熊國永遠的朋友——顧陸!”
相比之下非常直接,燕副部和外交團隊,瞧見報道就非常詫異。
上一個被真理報這樣稱呼的華夏人是包其三。
“看來毛熊國人,是真的很喜歡列夫托爾斯泰。”燕副部良久如此評價。
特彆是新聞的征文內容,更加的誇張。
“麻煩了,盧記者。”燕副部對隨行的環球時報記者說。
看過內容的盧記者,也感慨萬分:“如果不是我親眼看到了這新聞,也難以相信這真是莫斯科時報的報道。”
“可能隻有營銷號敢這樣說。”盧記者補充。取下眼鏡,用桌麵的紙巾擦拭。
燕副部恰好也在擦眼鏡,見狀,順手就將手上的眼鏡布遞過去了。
兩人先後的動作,好像是看到什麼奇怪的內容,要洗洗眼的即視感。
盧記者連忙雙手接過,“以前我就會把眼鏡布隨身攜帶,後麵戴眼鏡時間長了,我就覺得順便用什麼擦拭都行,還是自身懶了,沒有燕部這麼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