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院試結果出爐
胡惟庸最終還是無奈的接受了這個結果。
他算是明白了。
這幫子考生,這是考油了啊。
前麵兩次來回折騰,讓這幫子一心隻想著科舉成功、功成名就的憨貨徹底惦記上了。
兩趟搞下來,人家已經對這種程度的難題適應了。
也就是說,這玩意兒弄出去不得罪人了啊。
娘咧,這就有些麻煩了啊。
看來下次,還得弄些更稀奇古怪的題目出來。
不好好為難他們一頓,這士林之中的名聲怎麼壞掉?
這名聲不壞掉,到時候老朱那廝還是忌憚咱咋辦?
朱元璋可不是個好說話的。
這年頭很多事,講究的可不是啥證據。
當皇帝的一句懷疑,那便能尋個罪名把人抄家滅族。
而自己既然要安安穩穩過小日子,那就必須得把能惹到人家的隱患全給滅了。
隻有這樣,才能舒舒服服的過日子。
嗯,就這麼乾!
打定主意的胡惟庸,這幾天也終於老老實實跑禮部上班去了。
沒辦法,他終究是主考官。
彆看的時候,他可以摸魚,但如今到了閱卷的時候,他也跑不了。
這裡頭一係列事情可都是需要他主持和畫押的。
沒他點頭,那報上去的名單就是一張廢紙。
而且,秀才功名雖然被人說得一文不值。
可實際上,這年頭,哪怕就是在應天城裡,那一個秀才放在普通人眼裡,那至少也算是個不錯的人物了。
在應天府都是如此,那就更彆說其他地方了。
在某些小地方,一個村裡沒有秀才,另一個村裡有秀才。
那沒秀才的那個村,見著另一個村的,說話就是沒法大聲。
更彆說,但凡考上秀才,那麵對官員都多了幾分底氣。
畢竟,這可就意味著,這批人離著官身可就更進一步了。
因此,掄才大典、為國舉才之事,可容不得半點含糊的。
之前出題的時候,胡惟庸怎麼胡來都行。
隻要符合規則,他說出什麼題,那就什麼題。
其他禮部官員,聽之任之就行了。
可閱卷的時候就不一樣了,這裡麵可是有連帶責任的,一牽扯就是一大片。
因此,胡惟庸也難得的在禮部老老實實地呆了下來。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最後的放榜名單,這個是必須要胡惟庸點頭的。
案首看似簡單,可實際上背後的責任可一點都不小。
不過,胡惟庸倒也沒太在乎。
因為他隻要負責應天府本地的童子試罷了。
大明其他地方可都是當地縣令負責的。
至於說為啥應天府明明有自己的府台,卻要把這童子試的事兒交到胡惟庸手裡?
嗬嗬,這就是應了那句老話嘛。
前世作惡,附郭省城。
十世作惡,附郭京城。
這應天府作為京畿重地、大明首善之地,六部三司以及整個大明朝廷都在這兒。
那……這等為國選材的權利哪裡還會被禮部放過?
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好處,這要是吃不下去,就白瞎禮部尚書那比應天知府高了兩品的品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