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處就乾,有風險就縮……
這才是官員們最真實的模樣。
隻不過,越是這樣,越顯得胡大老爺的“赤誠之心”啊!
“惟庸,板蕩方能識良臣啊!”
“不過,咱還是想知道,你到底咋想的?”
“為啥伱連丞相之位都能不要,就要乾這個呢!”
胡惟庸知道,這其實就是自己最後一關了。
也就是所謂的“交心”環節了。
甭管雙方是不是真交心吧,但至少,這個保留環節就是留給雙方說些“深層次”的東西的。
胡惟庸沉吟片刻後,微微一笑道。
“陛下,臣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小年輕了。”
“如今的臣,地位、名望、身份,該有的都有了。”
“縱使七情六欲依舊在,美食、美色臣也依舊喜歡,可要跟二十年前相比,已經少了太多衝勁兒了。”
“臣如今因為小月兒即將成為太子妃的緣故,跟皇家可謂是徹底綁在一起了。”
“那臣哪怕是為了自家侄女,也隻能儘可能的幫著大明蒸蒸日上了!”
“但是呢,臣又不想太累,攬權太多,索性就選了這麼個誰都不乾的清閒職位。”
“如此一來,既幫到了陛下你們老朱家,也沒讓自己太受累,順便,還能乾點小產業!”
朱元璋聽到這兒,笑眯眯的問道。
“哦,惟庸還打算弄點小產業?”
“不知咱能不能打聽打聽?”
胡惟庸其實也沒準備瞞著,或者說,他所謂的新事業,同樣也是甩出來轉移老朱注意力的。
“這沒什麼不能說的,臣打算辦個報刊,待會兒還要勞煩陛下提個字!”
“就叫大明周報就好了!”
“這玩意兒的作用呢,跟咱們朝廷的邸報差不多,都是把朝廷的政策、大事傳播出去。”
“隻不過啊,朝廷的邸報是官員看的,而且過於嚴肅。”
“但臣的大明周報就不一樣了,全篇大白話,用老百姓能聽懂的話語,解讀朝堂上的政策。”
“到時候,隻要有這麼一張報紙,一個念過幾年私塾認識字的書生,就能把大明的政策說得明明白白。”
“而百姓隻要明白了,那自然就知道,他們縣裡邊編造的那些苛捐雜稅,其實都是扯淡了。”
“更彆說上麵還會有一些其他的信息,若是聰明人的話,還能從上麵得到彆的信息發個家呢!”
“陛下,覺著這主意咋樣?”
朱元璋聽到這,還真有點驚訝。
不說其他的,光是眼下說出來的這些作用,就值得朱元璋不僅題字,還要鼓勵胡惟庸大力做了。
沒彆的,就衝著能讓老百姓知道皇帝頒布了什麼好政策,不讓當地的土豪劣紳糊弄住這些百姓,都值了。
最後,朱元璋終究還是同意了胡惟庸的申請,讓其拿下了這個翰林院編撰。
乾的,其實就是編撰洪武大典並且大明周報的事!
而同時,丞相之位,看來隻能另擇他人了啊。
至此,胡大老爺也終於鬆了口氣。
太好了,有請下一位受害者!
隨後,朱元璋邀請胡大老爺留下來吃午飯,皇宮收獲了很多土豆,正好可以吃土豆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