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時候的他也顧不上什麼吵架不吵架的了。
還是趕緊一起商量老朱家的基業才是正事。
而聽到朱元璋讓人去叫朱標的安排,道衍和尚眼中精光一閃。
他發現,自己似乎找著機會了。
以前有胡大老爺的監督和叮囑,他半點要在國內搞事的想法都不敢有。
因為胡大老爺早有言在先,你敢搞就弄死你,而且是毫不猶豫的那種。
所以,道衍和尚隻能把自己的那點野心全揮灑到了番邦的土地上。
結果,陰差陽錯之下,胡大老爺還是把道衍和尚從番邦外交司裡趕走了。
但一路跌跌撞撞的來到了朱元璋麵前,道衍忽然發現了一個更好、更妙的機會。
自己似乎可以直接通過影響朱元璋來讓天下‘有意思’起來啊。
這可比他原本想著的什麼藩王之類的刺激太多了。
道衍和尚想明白這一切之後,原本有些波瀾不驚的心跳瞬間就蓬勃了起來。
甚至,原本還有些矍鑠、蒼白的臉頰,都不自覺的浮現起了一股子潮紅。
不多時,朱標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結果還沒等他問明白這裡頭發生了什麼呢,朱元璋便急匆匆的衝著道衍和尚一擺手。
“道衍,你來說吧,把事情說明白,至少要讓咱和太子清楚,這裡頭到底是多大的問題!”
道衍和尚聞言眼中再次閃過一道精芒。
他先是規規矩矩衝著朱標一禮,而後才朗聲道。
“陛下、太子殿下,依貧僧的了解來看,這些江南士族,都是自宋時便崛起而後一路傳承下來的。”
“於他們而言,祖祖輩輩的傳承和口口相傳的教導,早就讓他們清楚的知道,到底該如何在皇帝手下生存並為家族謀劃利益。”
“就好比如今的大明,看似陛下乾坤獨斷、太子殿下一心監國,所有的政策都是出自兩位之手。”
“可實際上呢,不說在政策出台之時就有官員換著法子勸諫,哪怕到了地方,主政當地的官員照樣可以張冠李戴、曲解糊弄,最終讓原本的良策徹底變了模樣!”
此言一出,朱元璋和朱標不約而同的皺起了眉頭。
顯然對於道衍和尚的這種說法,他們是不信的。
畢竟,這爺倆那可是一模一樣的倔種,怎麼可能道衍和尚說什麼就信什麼?
“道衍,你說這番話可有根據?”
“咱怎麼就不信呢?”
“咱的政策,明明都是咱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怎麼到你嘴裡,反倒是成了其他人的事兒了?”
道衍和尚聽朱元璋這麼一問,忽然嘴角一翹,笑著到。
“既然陛下有疑問,那貧僧不妨就以本次海商刺殺胡大人一事來說明吧!”
“自陛下讓穎國公傅友德領軍出海,又令胡大人籌建番邦外交司開啟海貿之後,想必有不少官員上書勸諫陛下重拾海禁吧?”
道衍和尚這與其說是在提問,卻一臉的篤定。
而朱元璋的臉色當即就變了,那模樣,跟吃了蒼蠅似的。
可朱元璋到底是朱元璋,他哪怕死也要死個明白,因此他坦然的點點頭。
“沒錯,是有不少人上書來著。”
“畢竟咱以前就是禁海的,他們支持不也正常麽?”
道衍和尚看著朱元璋笑著點點頭。
“那陛下現在不妨查一查,便會發現,這幫要求海禁的官員,十有八九,背後就是那幫子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