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告訴我,你爹治國奉行的是儒家還是法家或者是什麼其他家?”
“或者說,你先告訴我儒家治國怎麼治?”朱標咂咂嘴,猶豫了片刻,卻仍舊沒能回答出一個完整的答案來。
因為他沒法解釋他爹治國的問題。
他爹治國,主打一個莽!
哪裡有什麼章法?
更多的還是憑借著慢慢積累的經驗以及統軍之時的各種感悟,然後憑感覺乾的。
至於說儒家治國的章法,朱標猶豫了片刻,嘀嘀咕咕的說了一大堆什麼‘上善若水’啊、‘垂拱而治’啊、‘民為水君為舟’之類的屁話……
胡大老爺倒也沒嫌棄,還真就認認真真的聽完了朱標的一通解釋。
“你啊!”
“你沒發現,你自己都沒能給出一套合理的治國方針嘛?”
胡大老爺背負著雙手,看著眼前的朱標,沉聲道。
“所謂治國方針,首要的,便是你的目標是什麼?”
“你是要做個文皇帝休養生息發展國力,還是做個武皇帝開疆拓土,你至少得有你自己的想法。”
“不是說,選了文皇帝或者武皇帝就隻能乾這個了,但至少你得有個側重才好安排你以後的工作吧?”
朱標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還彆說,這事兒,他隻是大概有個隱隱約約的想法,可一直不曾具體思考過。
現在看來,倒是自己失策了呢。
可胡大老爺的責問還沒完呢。
“好,戰略目標定下之後,那麼緊接著你要琢磨的,則是若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做到什麼程度?”
“比方說,你想做文皇帝,想要國力增強,那麼你需要有多少人口,開墾出多少荒地、每年生產多少糧食,然後國庫每年的收入達到多少。”
“又比方說,你想要成為武皇帝,那好,你需要多少兵力、多少糧草輜重、多少兵器甲胄、訓練多少時間等等。”
“這些,你心裡必須要有個數才行!”
“而等這些目標你梳理清楚之後,你便可以分解目標了!”
“即若是要花十年或者八年達到這個目標,那麼每年需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
“前期可以慢一點,後期條件好了可以要求高一點,但每年都必須達標。”
“如果完不成,那麼就要去總結、反思,是哪裡出了問題,然後迅速調整。”
“等到你初步設定的目標完成了,你再重新給自己設定個目標!”
“這,才是治國,懂麼?”
胡大老爺洋洋灑灑一大堆,說得那叫一個意氣風發啊。
可朱標卻聽得嘴都合不攏了。
這題,他沒做過啊。
怎麼治國,不應該是選個什麼‘門派’之類的學術理論,然後用其中包含那一套去琢磨琢磨怎麼治國就行了麽?
怎麼就成了好像一板一眼就能乾,而且還顯得這麼規整的事兒了呢?
但朱標也不得不承認,胡大老爺所說的這種方法,可太友好、太清晰了。
不用去琢磨其他的,細枝末節什麼的,可以到時候慢慢商量。
但總體目標,每年該做的,都清清楚楚的擺在了那裡,隻要按部就班的去做,那麼一切都清晰明了了。
朱標終於把嘴合上了,甚至還無語的咂了咂嘴。
“嘖,伯父,您這麼一說,我忽然覺著我過往好像學的狗屁都不是啊!”
“那要是按照這麼說的話,那我以後該學些什麼呢?”
“總不能無師自通的就能治國了吧?”
胡大老爺瞥了一臉正經的朱標一眼,心中一動輕聲道。
“既如此,那你便去學算經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