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祿帶領的稅衙,如今已經在不斷的招人、培訓了。
為的就是將來要在稅收上跟這些商賈們好好碰一碰。
而朱元璋作為華夏國首相,他是看過並且了解過稅衙未來幾年的工作規劃的。
光是看著那稅收數字,朱元璋就覺著頭皮發麻。
怎麼那麼多啊?!
要知道,彆看胡家莊如今改成了華夏國。
可實際上,這兒滿打滿算,把那些如今的耕地都算上,撐死了也就是個縣城的規模而已。
跟身旁的應天城一比,簡直不值一提。
可按照稅衙那邊的計劃,這胡家莊已經不是超不超過應天城的問題了。
而是這一城,就要比過大明小半疆域的稅收來著。
其中的大頭,便是商稅!
當時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朱元璋驚駭的自己反反複複親自核算了好幾遍。
等他發現自己算出來也是這麼個結果之後,他直接坐在那兒半天一言不發,整個人跟塊兒木頭似的。
那時候的他,才發現自己之前治理大明之時究竟放任了多少財稅流失了。
他倒是有心讓自家胖兒子如今的大明皇帝朱標在大明照貓畫虎的來一通。
可這念頭僅僅才剛開始,就直接消散了。
因為僅僅隻是胡家莊這裡頭,為了收稅而準備的人手,就有足足三百來人。
哪怕還沒招滿,可裡頭就已經詳細的根據稅種劃分成了一個個小部門。
甚至為了官商勾結,輪換機製、舉報機製、獎勵機製等等各種方案都已經準備好了。
內裡還有專門的稽查機構,就是為了整頓內部人而存在的。
光是個胡家莊就是這麼大個衙門了,就這,胡大老爺還覺著人手不斷,攛掇著李福祿到處去挖人呢。
那若是大明全境鋪開,那會是何等驚人的場景?
不說多了,幾萬人得有吧?
那麼這幾萬人從哪兒來?
況且,按照胡大老爺的安排,他采取的乃是高薪養廉製度。
俸祿、待遇給的高高的,但懲罰也給的重重的。
關鍵這裡頭還有連坐、舉報等等手段製約著呢。
你自己貪心作祟想要跟商賈合作撈點沒問題,可若是這好處摸偶人得去了,或者你得了大頭。
那那些出事兒就得跟你一起連坐之人,可不會慣著你。
甚至那些巴不得你趕緊滾蛋的下麵人,更是虎視眈眈已久了。
所以,這方方麵麵都是人、財的大量投入啊。
可大明哪裡掏得起這麼一大筆錢,又從哪兒去找這麼一大批人呢?
但若是規模麼這麼大,又怎麼覆蓋整個大明?
總不能南方、北方各個地方稅種、稅額都不一樣吧。
那到時候當地人還不得造反?
所以,對於商業一事,朱元璋可謂是又愛又恨啊。
知道裡頭滿滿都是肉,但死活就是找不到下口的地方。
關鍵是他還沒法埋怨其他人,因為這事兒之所以淪落到如今這地步,最大的問題就是他造成的。
要不是他當年各種坑蒙拐騙,他老朱家在天下商賈裡頭的名聲,能差成這樣?
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