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道!”
“長史!”
冰井台正殿之內,來訪的客人們紛紛高呼。
盧誌難掩心中得意,一一與眾人打招呼。
在成都王府舊人之中,他的資曆太老了。
元康九年(299),二十一歲的司馬穎為平北將軍,尋為鎮北大將軍,出鎮鄴城開府。
彼時盧誌就為左長史,右長史為鄭球,二人一同管理穎府,盧誌為主,鄭球為輔。
刁協先為司馬,後被王堪取代。結果王堪也沒當多久,離職後變成了左司馬程牧、右司馬和演。
也就是說,在長達三年的時間內,盧誌是事實上的穎府第一幕僚。最接近他地位的司馬,人員來來往往,沒有一個人能長久乾下去,自然沒法威脅他的地位。
三年之間,盧誌已經在穎府安插了大量私人,籠絡了一批黨羽,地位相當穩固了。
邵勳不在場,但來客名單他是一一過目的,且明天會集體召見他們,今日是盧誌的專場。
“季陽,犬子在安平,你可要出來幫他。”盧誌招呼眾人坐下,然後看向一人,說道。
“我本醉心文學,不願搭理庶務。”被點到名的人歎道:“也罷,既是子道所求,安敢不從?”
盧誌哈哈大笑,開心得很。
此人名叫張亢,安平人。
張家是安平士族。
太康年間,張收任益州刺史,擅畫畫,名氣很大。
張收有三子。
長子張載,字孟陽,博學多聞,先在朝為官,後避亂回鄉裡,現還在世,隻不過深居簡出,不怎麼見客了。
次子張協,字景陽,精於詩賦,曾在司馬穎幕府任從事中郎,與盧誌交好,現已去世。
三子張亢,字季陽,文學出眾,又解音樂伎術,並未出仕。
張氏三兄弟在文學上的造詣非常深,後世被稱為“三張”。
盧誌讓張亢出仕,不是真看中他什麼能力,而是讓張家出頭,幫陳公做事。
邵勳抵達安平的時候,張家也派人來了,但隻送了一點錢糧,態度很敷衍。
這會盧誌“點將”,張亢一口應允,態度積極多了。
你彆管老盧身上有多少毛病,但他這拉幫結派的能力,真的很牛逼,用在這個當口,也非常合適。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亢會出任一個閒職,掛個名當招牌用,畢竟他本人不太想當官。
安平張氏的後輩子弟,會酌情錄用一些,出任低級地方官員,慢慢往上爬。
同樣曾為盧誌同僚的程牧(穎府左司馬)是跟著盧誌一起從河南過來的,他是廣平世家子,將出任廣平太守。
“石熙,你這個兔崽子,還敢來見老夫!”盧誌又點了一人,這次就沒那麼客氣了,語氣很嚴厲。
“世叔,我錯了。”石熙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子道……”郝昌上前扶起石熙,勸道。
盧誌氣呼呼地看著石熙,道:“當初屢次召你而來,你卻躲在鄉裡不應,現在知道害怕了?”
“子道……”又有人勸解道。
盧誌慢慢收斂怒容,道:“回去收拾部曲兵馬,彆藏私,然後去南皮,任都尉。”
“是,侄聽世叔的。”石熙連忙起身。
他是石超的弟弟。
石超敗亡後,逃回鄉裡,一直閉門練兵,不摻和其他事。
河北石氏共分兩支,一支籍貫渤海南皮,石熙就是了;還有一支籍貫樂陵厭次,乃樂陵郡公後人。
兩家關係很近,畢竟分家沒多少年。
另外,邵續曾在司馬穎幕府任參軍,與石超關係密切。他能在樂陵站穩腳跟,與厭次石氏不無關係——國除了,但宗族並未完全消亡,石氏在當地還是個不容小覷的家族。
說白了,原本在河北地麵上活躍的各路勢力,都和司馬穎幕府脫不開關係。
就連劉漢都一樣。
劉淵、劉聰、喬智明、王彰這些平陽頭麵人物,哪個沒在司馬穎幕府乾過?有的還乾過很多年。
甚至就連石勒以及他的前老大汲桑,都曾是公師藩的手下,而後者是司馬穎的帳下督。
“步二!”盧誌又看向一人,轉怒為喜,道:“這麼多年,一直窩在家裡作甚,出來做事。”
“步二”大名叫步泰,陽平士族。
其父步熊,陽平發乾人,曾為司馬穎丞相幕府掾,擅長卜筮數術,門徒甚盛。恰好盧誌也喜歡這些,一來二去,關係不錯。
趙王倫曾經征辟步熊,熊當眾對人說司馬倫死期不遠,不願去。
倫怒,遣兵包圍其府邸,步熊讓門生穿著他的衣服往南跑,全部被抓,他自己向北溜,成功逃脫。
司馬穎征辟步熊,步熊應了,出任丞相掾。
穎敗,步熊成功逃脫,從鄴城溜回了老家。
司馬騰鎮鄴,又征辟步熊,步熊不應,這次沒能逃掉,被殺。
這就是個神棍世家,在陽平名氣很大,門徒很多,勢力不小。
盧誌就喜歡用舊人、私人,於是讓步泰出仕。
步泰本來沒響應邵勳的號令,這次盧誌出馬,便不再推辭,道:“謹遵長史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