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書_晉末長劍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晉末長劍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書

第一百六十一章 書(1 / 2)

齊王邵璋很快被引到了華林園,身後還跟著幾名宦者,抬著幾大箱子書。

邵勳走了過去,拿起一本,隨意翻了翻,滿意道:「比起去年,好似又有精進?」

「是。」邵璋回道:「臣一一兒詢問過工匠,用了新墨。」

「哪來的新墨?」

「有匠人於睡夢中悟得,或神人傳授。」

邵勳笑了,搖頭道:「哪來的神人?怕不是此人鑽研技法甚久,日思夜想,

也就差那一層窗戶紙了,腦中靈光乍現,故新法出。」

「阿爺說得是。」邵璋說道:「用新墨印書,字跡清晰了許多。」

邵勳繼續看著手裡的開平五年版《風土病》,發現北地諸州基本都錄了十餘種乃至數十種疾病,甚至還有圖畫,遂笑道:「刻版時不容易吧?有字有圖,還得栩栩如生,非得能工巧匠不可。」

邵璋連連稱是,但心中不以為然。

對少府來說,最不缺的就是能工巧匠。北地太平這麼多年了,少府工匠隊伍已經頗為龐大,技藝也越來越精巧。刻點圖畫,小意思了。

「就拿此版刊印。」邵勳說道:「五大書局一起印,先做到每縣一本。」

說到這裡,又有些感慨:「二十多年前,我還在泥地上寫字教導武學生。快三十年了,今用竹簡、木瀆者日少,用紙張者愈多,正合印書。你打算用什麼紙?」

「藤紙。」

邵勳沉吟片刻,問道:「可是江南藤紙?」

「是。」邵璋答道:「江陵那邊送了千餘捆葛藤回來。少府工匠剝其皮,再浸泡、蒸煮、打碎,複鋪平、晾乾、壓實。做起來不難,唯葛藤多產於江南,難得也。」

「葛藤既能造良紙,又能製夏衫,真乃奇物。」邵勳說道:「江夏、南郡、

竟陵皆有葛藤,今後當好生經營。」

「少府已經去華容開辦紙坊了。」邵璋說道:「今後藤紙供給會大增。」

其實,不止開辦紙坊,還圈地建苑林,專門生產葛藤,畢竟沒有原材料你又怎麼生產紙張呢?

紙這種已經開始加速取代簡讀,但又沒完全爆發的商品,說實話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且細水長流,經久不衰。

北方士族莊園也有造紙的,多為麻紙,質量很一般。但隨著造紙技術的不斷發展,工匠們也在嘗試各種原材料,藤紙就是成果之一,但還沒普及。至於蜜香紙,那就是奢侈品了,永遠不可能推廣普及。

少府大舉涉足造紙行業,還是邵勳下的命令,直接原因便是雕版印刷帶來的知識普及需求一一簡讀太不方便了,還沒法印刷,隻能抄錄,效率極低、成本極高,注定要被新事物取代。

邵勳又掌起兩本新書,隨意翻看了下。

第一本是《千字文》,他二三十年前拿出來教導武學生的,基本已是諸武學啟蒙教材之一,士族私學也多有抄錄使用的。

第二本是他親自取的名字,就叫《洛生詠》。

看到這本書時,他說道:「此書由太常、鴻臚諸官寺合力編纂,乃國朝正韻,就排在《風土病》後,第二批刊印。」

「是。」

邵勳背著手走了兩步,又道:「我聞建鄴有‘洛生詠」,又有‘吳越調」,

兩不相通,實在不成樣。從今往後,大梁以《洛生詠》為正韻,通行天下。」

建郵說洛陽話的當然是南渡土人了。哪怕他不是洛陽人,甚至來自遙遠的幽州,多多少少讀過韻書,寫過詩賦、文,對洛陽腔調是有了解的一一不通韻,

就寫不好這些東西。

至於江東豪族,他們說吳語,也就是邵勳說的「吳越調」。

其實他們真不懂洛陽話嗎?顯然不是。隻不過平時不說罷了。

這中間可能還混雜著一些地域因素乃至驕傲自尊。就像王導是北人,有吃奶酪的習慣,陸玩吃了就很不適應,生病了,回信時還說差點成了北方的鬼。風俗不同,語言不同,加上長期分裂導致的對抗情緒,江南土人故意不說洛陽話就很正常了。

邵勳推出的這本韻書並非自創,而是遣人收集民間私人零散的、不成係統的韻書,加以整理,再刊印成冊。

此書一出,便是標準,以後就是大梁朝官方讀音一一老實說,民間私人的韻書還是有些微差彆的,韻書教材不同,讀音就有偏差,現在算是統一了。

「《洛生詠》印完之後,太學、國子學、諸州郡縣,都要發到。」邵勳又說道:「優先發往並、幽、雍、秦、涼五州,其次乃徐、荊、梁三州。」

「遵命。」邵璋應道。

說話之時,心中暗暗叫苦。他又要被束縛在這個位置上很久了,短時間內怕是無由離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為了洛陽、汴梁、長安、太原、鄴城五地書局籌辦之事,他幾乎跑斷了腿,大部分時候都在外邊,為此都沒著家幾天,累得夠嗆。

現在算是可以多留在洛陽一段時日了,但還脫不開這些瑣碎的事務,讓他頗為失望。


最新小说: 民國北平漂流記 寵妃無度:暴君的藥引 新世紀讚歌 暗戀她的第十一年 全家吸血?侯府惡女大殺四方 抄家流放後,我拉著敵國皇子假成親 循規蹈矩能叫重生嗎? 我在修仙界做天使投資人 從送子鯉魚到天庭仙官 權臣貴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