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留下東西走了,而顏旭怎麼也沒想到竟然還有意外的收獲。
因為死的太匆忙,程遠誌根本來不及將一些私密的東西毀掉,除了一些女人的貼身衣物,還包括張角送來的書信跟一門太平要術中的法術。
書信中,張角先誇讚程遠誌乾的不錯,然後就是各種雞湯,鼓勵他再接再厲,唯獨在最後隱隱表達了對未來的擔心,希望他能做好準備。
看到這,顏旭眉頭一挑,沒想到張角還是個聰明人,沒有被當前樂觀的局勢所迷惑,依然保持清醒。
不過這不算什麼,因為這個世界從不缺少聰明人,很多人從一開始就知道黃巾軍的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因為黃巾軍從一開始就與上層統治者勢不兩立,接著在不斷毀掉自己立足底層的基石,完全是自尋死路。
這也是為什麼黃巾軍缺乏人才,沒有智謀之士加入的原因,因為這些人都是聰明人,而聰明人從來不乾傻事。
張角也不是蠢貨,他並沒有被前期取得的勝利衝昏頭腦,注意到隱藏在勝利之下的巨大隱患。
雖然太平道搞得聲勢浩大,幾十萬黃巾軍波及數州之地,讓朝廷陷入被動,並且影響力還在不斷的擴散,可隻要長眼的都能看得出,所謂的黃巾軍絕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沒有足夠的武器,缺乏組織跟訓練,甚至沒有合格的將領,更彆說準確的戰略目標跟堅實的根據地了。
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完全是靠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一旦朝廷反應過來,幾十萬黃巾軍純粹是送功績去的。
張角看出黃巾軍現在麵臨的問題跟未來遭遇的困境,但是如何解決,卻成了讓他頭疼不已的問題。
練兵不是不行,可太平道既缺乏人才,又缺少時間,還沒有軍械,可以說除了人,黃巾軍什麼都缺。
沒有足夠強大的攻堅跟防守能力,就無法攻占城池,也無法守住地盤,這迫使黃巾軍根本不能在一地久待,必需不斷流動,掠奪更容易獲取的物資跟人口,因為隻有不斷的滾雪球,才能維持龐大的規模,才能對朝廷造成威脅。
可這麼做,傷害最大的卻是廣大的平民百姓,而這恰巧是張角所不願看到的,因為他造反的初衷就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但黃巾軍現在反而成了最大的破壞者。
事實上張角最初就考慮過這一問題,這也是他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在宮廷安插許多信徒,試圖刺殺漢靈帝的原因。
除了天真的以為能夠通過宮變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裡結束動亂,他還天真的認為隻要殺死皇帝就算造反成功,然後就可以著手改變一切不公。
要是真這麼容易,董卓也不會搞出一係列的騷操作,最後索性掀桌擺爛,向漢靈帝學習。
而且張角不知道的是,漢靈帝比他更想改變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