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
朱瞻基對楊度的做法有些不理解。
楊度竟然要學習倭國的經驗,想要複製倭國成功的道路。
倭國,在過去可都是要學習華夏的經驗來著。
倭國偷學華夏的文化,踩著華夏上位,還給華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可以說,華夏與日本之間的恩怨,堪稱世仇亦不為過。
學習仇敵的招數,不是間接向敵人屈服嗎?
然而,朱棣對此卻持有不同的見解。
不論華夏與日本之間的恩怨如何,那時日本的確在實力上超越了華夏,這是不爭的事實。
楊度想要學習倭國的經驗,也無可厚非。
畢竟,唯有通過不斷嘗試各種路徑,才能探尋出真正適合華夏的發展之道。
......
【為此,楊度做了很多努力,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便是翻譯各國憲法。】
【當時清廷收錄了十幾個立憲國家的憲法,其中的大部分均出自楊度之手。】
【此外,他還選擇投靠了袁世凱。】
【作為立憲派的代表人物,袁世凱在清末的立憲運動中扮演著核心角色,負責大部分立憲工作的推進。】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清末的立憲運動並未能取得成功。】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慈禧太後。】
【因為君主立憲的核心是成立國會,並選舉產生議員。】
【在這一點上,慈禧非常猶豫。】
【因為她心裡清楚,一旦真選舉,那國會中漢人議員席位將會大幅超過滿人議員。】
【這就不是把權力分出去一部分的問題,而是還有沒有權力的問題。】
【所以,當清末新政推進到國會選舉成立內閣的關鍵階段時,慈禧果斷踩下了刹車,導致立憲流程就此擱置。】
......
洪武年間。
朱元璋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怒不可遏。
這是滿人和漢人的問題嗎?!
華夏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了,慈禧還想著要拿捏權力。
朱元璋有些忍不住怒罵出聲。
“好你個慈禧老妖婆!”
“華夏近代那般困難,可就是由你開始!”
......
【後來慈禧去世,攝政王載灃繼任。】
【這位新任攝政王更是重量級,既沒有執政經驗,也沒有政治智慧。】
【相比於列強壓迫,載灃還是更加擔心漢人奪權。】
【於是,他直接下令罷免袁世凱。】
【君主立憲徹底成為泡影,滿清也失去最後一次自救機會。】
......
朱元璋冷哼一聲。
這樣腐朽的清朝,還需要自救嗎?!
早點滅亡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