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師,沒有吧,《傷仲永》不是說一個神童被父親浪費天賦,變成撈錢工具的故事嗎?”/P
黃湘妍疑惑的問道。/P
“李老師,你說,還是我說?”/P
方白微笑著看著李時光問道。/P
“我……我來吧!”/P
李時光鼓起勇氣說道,哪個少年沒有一顆裝逼的心呢……/P
“嗯!”/P
方白點點頭,然後坐回了自己的位置。/P
此時六班的學生才發現,方白跟秦夢不知啥時候各搬了一根凳子坐在了教室後麵。/P
“這個故事還要從宋朝的經濟和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去分析。”/P
李時光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宋”字。/P
“《傷仲永》這篇文章是王安石寫的,歐陽修輔修的,這個故事我也不知道真假,是歐陽修聽說了這個故事,讓王安石去調查,然後王安石寫下了這個故事。”/P
“歐陽修所在朝代為北宋,當家的是宋仁宗。”/P
“宋仁宗時期,印刷術從最開始的雕版變成了**印刷術,印刷術的改良讓書籍的製造成本變得很低。”/P
“但並不代表書籍的價格便宜,以北宋的當時的經濟水平來說,一本書需要一千文左右,這相當於現在大概四百多塊錢。”/P
“而當時的百姓一天勞作隻能獲得一百文不到,甚至更少。”/P
“啟蒙類書籍的要的錢隻會更多不會少。”/P
“對於方仲永這類底層人民的孩子來說,想要讀書識字,很難,難於上青天,甚至可以說,一戶家庭想要供出一個讀書人,得花起碼三代人的家財。”/P
“甚至有一個村子的人供一個讀書的事情。”/P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方仲永的父親是供不起方仲永讀書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