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進行比較,便可以看出威蘭德·湯穀公司,對於忘川月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這兩艘武裝艦艇及六百名精銳傭兵,具備足夠的火力和作戰能力,達到全麵碾壓駐紮在忘川月的陸戰隊戰鬥連。
除此之外,威蘭德·湯穀還派遣了更加專業的核心研究人員,以及生化人隨行。
這支私人軍隊的任務目標很明確,即利用公司高層的身份,獲取刻耳柏洛斯係統的控製權,以便對忘川月繼續實施全方麵的封鎖。
而特遣隊的職責則是護送研究人員、生化人,乘坐夏延登陸艇前往忘川月地表,近距離觀察異形對殖民者、陸戰隊的屠殺,以及異形在成為一顆行星主宰至後,究竟會怎麼發展,又會怎麼進化。
隻是,在《異形》宇宙中的人類太空載具,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款型,都需要以月,乃至年為單位進行航行。
倘若前往那些遠地殖民的星係,或是尚未實現大規模殖民,但資源稀有的行星,往返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因此,這也是為何《異形》宇宙的艦艇,甚至逃生艇上,都配備冷藏倉的原因。
航員們必須進入“冬眠”狀態,才能跨越不同的星係與行星。
當兩艘武裝艦艇及六百餘名特遣隊成員準備就緒,從離開月球啟程時,再到抵達忘川月的時間已經耗費了五十多天。
而在這漫長的五十多天內,聯合偵查部隊與太空野狼第14連,早已將忘川月打造成了帝國在「一五」宇宙中,負責統合事宜的重要前哨站。
異形不再是威脅,殖民者也開始重歸正常生活。
何況,刻耳柏洛斯係統也歸為人類帝國掌控,而太空野狼14連的艦隊,亦是趁這段時間完成了部署。
14連艦隊的主力由四艘巴黎級護衛艦、八艘菲德斯級護衛艦,以及四艘由塞倫涅改造的補給艦組成。
這些艦艇在技術與性能上都擁有出色表現,機動性、防禦性和運載能力亦是有所保證,而且還加裝了少量先行者的科技。
至於旗艦,則是一艘深秋級重型巡洋艦。
深秋級其實是USC的下一代主力巡洋艦,但是還沒來得及全麵量產、正式服役,USC和UE的一切資料、檔案、設施,便儘數歸為人類帝國所有。
而深秋級,自然也就成為了人類帝國的主力艦艇之一。
其設計目標不僅限於戰線突破與遠洋護航,還可以作為小型艦隊的旗艦,具有很高的戰略靈活性。
相較於英勇級超重型巡洋艦,深秋級的造價成本便宜了近三倍,這一優勢使得“她”在各個軍團中備受青睞。
尤其是對於那些排名靠後,或是剛剛成立不久的軍團連隊,像野狼第14連便對深秋級旗艦情有獨鐘。
深秋級的艦艇長度達到1.5公裡,寬度和高度均約450米。
並搭載了核聚變的常規引擎,以及經過工程部升級、改良過後的躍遷引擎,能夠引領整支艦隊,以每24小時跨越1200光年的速度,於躍層空間中航行。
艦體裝甲依舊采用高強度鈦合金,不過,深秋級還加裝了基於先行者科技的能量護盾生成器。
理論上,使其能夠抵禦把20噸重的針狀鎢鋼彈加速至光速0.3%,並且“電磁加速管”長度約為兩公裡的主炮攻擊。
在火力配置方麵,深秋級搭載了多種先進武器係統,包括電磁主炮、高斯炮和電漿副炮,以及大量戰術和戰略級導彈發射井。
其強悍的火力配置,優越的機動性,和堪稱“小強”般生命力的防禦性,使其能夠成為戰場上的核心力量。
因此,當威蘭德·湯穀公司派遣的兩艘長達六百米的武裝艦艇,“晃晃悠悠”的從星係外圍,抵達忘川月的近地軌道之際
剛剛從冷藏倉中蘇醒的六百餘名先遣隊成員、隨行的研究人員以及生化人,麵臨的便是成建製、成規模的真·太空艦隊。
他們離開冷藏倉的那一刻,並看到各項儀器提供的數據和實時畫麵,直接讓隸屬威蘭德·湯穀的眾人,心中頓時生出陣陣寒意,仿佛瞬間墜入冰窖。
他們去打一整支艦隊?
鬨呢??
麵對同規格、同數量的殖民地陸戰隊,他們具有絕對的信心做到碾壓獲勝。
可是當他們讀取麵板上「敵方艦艇長度:約1500米」的數據後,哪裡還有與之對抗的勇氣?
連正規軍隊都沒有多少艘長度超過一公裡的艦艇,而眼前卻赫然出現一艘如此龐大的戰艦,且周圍更是布滿了眾多戰艦,把火炮炮口已然對準他們。
而兩艘武裝艦艇的內部,更是回蕩著刺耳的警報聲,仿佛在催促著他們做出決斷。
最終,無論是明麵上負責此次行動的特遣隊少校,還是暗中掌控實權的研究主管,都達成了統一的共識——
那便是投降!!
什麼為了獲取更多的研究資料,又或是什麼為了攻破永生的枷鎖。
完成公司下達的任務,以及獲得永生之前,他們得先保證此刻不死才行。
至於原有的任務,早就被他們“忘得”一乾二淨。
然後,野狼14連艦隊,便派遣了兩架運載輔助軍的雷霆突襲艇,分彆登上了威蘭德·湯穀的兩艘武裝艦艇內。
再然後,那六百餘名先遣隊和研究人員、生化人,皆是成為了代表戰功的14連隊俘虜。
同時,對方的舉動也讓14連連長羅根·西格德意識到,忘川月即將暴露在「一五」人類的官方組織麵前。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羅根直接讓兩艘巴黎級、四艘菲德斯級留守忘川月,他本人則是親自率領艦隊主力,直奔《異形》宇宙的「一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