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林的辦公桌上,全都是厚厚的文件,最近尚峰鎮需要處理的事情多到完全數不過來。
有華僑回來,說要投資紡織企業,希望本地組織幫忙和配合。
青口碼頭那邊,要新建一個貨倉,組織有打算將那裡打造成外貿港口。
還有一堆鎮上的雜事要處理,而最讓陳書林頭大的,就是擔擔島申報的那個風力發電試驗項目。
前些日子,他跟高鎮長兩個看到文件時,全都給嚇到了,好幾晚都不好睡覺。
本以為那個風力發電試驗項目,就是幾根會發電的「大風扇」。
誰能想到,竟是個國家級的科研大項目,那幾根「大風扇」全都是進口的,四根加起來的實際價格,估計比整個尚峰鎮一整年的收入還要高。
且為了這次風力試驗,組織決定鋪設海底電纜到擔擔島那邊,而這個花費也是天文數字。
可以這樣說,這個項目的落地那刻起,就是不停地在燒錢。
陳書林很清楚,這個項目大概率不是他們他們跑下來的,可他和高鎮長兩人卻是名義上的申請人。
壓力瞬間變得很大,項目落地的這些天,高鎮長可沒少罵李多魚。
因為這是個試驗項目,說難聽點,隻對擔擔島有利,對整個尚峰鎮並沒有太多的好處,而項目做不好的話,反而還會被追責。
再加上,這件事有那麽點繞過了縣委那邊,導致縣領導非常生氣。
陳書林摘下了老花鏡,揉了揉太陽穴,他剛才寫的那份文件,就是給縣裡的項目說明和檢討書。
這次雖然被上麵批評慘了,可陳書林卻很開心,他一直記得他老師對他說的那句話。
「隻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情,沒必要太瞻前顧後,不然是無法成氣候的。」
而對陳書林來說,這些年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就是留在了基層,留在了尚峰鎮,沒有回到榕城去。
當初要是回去的話,如今的他,撐死就是某個部門的科長,天天開會寫寫文件。
不可能接觸到這麽多項目,也不可能學到這麽多東西。
可陳書林也很清楚,一切的改變,或許都要從眼前這個年輕人說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多魚還真是他的「貴人」。
一開始,要是沒他幫忙出謀畫策,抓到那兩個假港島人的話,他估計早就被踢回榕城,說不定還要被記過。
沒有他在漁業大會上精彩演講,榕城水產品加工廠,就不會落地尚峰鎮。
沒有他帶頭搞水產養殖的話,尚峰鎮也不可能,一年之間新增十多個萬元戶。
而最重要的是,沒有他的話,大領導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尚峰鎮這個小地方。
陳書林非常感謝李多魚,而最讓他舒心的是,這個年輕人非常好相處,不矯情也很謙虛。
見他吃了三四個橘子。
陳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七月不渡)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68/4879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