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魚生產的三礬海蜇,以及他那個全新的海蜇做法,打破了大多數人對海蜇的認知。
大家也是頭一次體驗到,海蜇原來可以這麽好吃。
鎮領導走的時候。
李多魚一人給他們送了一桶,還有來考察的這些村支書和村主任,也全送了一桶。
到晚上時,李多魚還單獨跟親戚做了一桌海蜇宴。
老李也是讚不絕口。
「給你大哥送一些過去。」
李耀國說道:「你這準備賣多少錢啊。」
而那些有嘗過海蜇的村民,紛紛都在催李多魚趕緊把海蜇拉出來賣。
可現在的李多魚卻有點犯難,主要是這個海蜇比較難定價。
其實整個製作三礬海蜇的流程下來,最便宜的反而是海蜇本身。
一隻海蜇才五分。
每隻平均起來有二十斤,可掐腦去尾後,再經過三礬,差不多就隻剩四斤這樣。
如果加上各種運輸費用,人工費用,還有材料費用,李多魚算了下,一斤三礬海蜇的成本大概在三毛左右。
這還不包括那個最貴的包裝——塑料桶,可在這個年代,塑料製品非常的貴,好像港島那個李首富就是靠塑料製品賺到了第一桶金。
哪怕已經通過陳元素跟塑料廠打過招呼,可生產成本擺在那裡。
李多魚訂購了好幾個規格的桶,有五斤丶十斤以及二十斤的,每個桶的成本平均下來都要一塊這樣。
李多魚大概估算了下,全部海蜇三礬結束後,大概有六萬斤這樣。
差不多要四千多個塑料桶,才能把這些海蜇給裝完,到時候,整個三礬海蜇的生產成本就會超過兩萬。
李多魚簡單算了一筆帳,如果不走外貿的話,一斤按一塊賣的話。
那扣除掉所有成本,李多魚大致能賺到四萬塊左右。
這個投資跟回報算非常高的,畢竟周期也就是一個月這樣。
可經過簡單的試探後,大家雖然覺得這個海蜇很好吃,可要是出廠價一斤一塊的話。
大多數人都是沒法接受的,畢竟對海邊人來說,海蜇並不是很貴的東西。
周曉英思考了很久,認真說道:「如果是我的話,能接受的價格是五毛一斤。」
而他爹更狠:「好吃是好吃,可要是超過三毛的話,我都覺得有點貴。」
二哥李耀國思考了會:「我也覺得一塊太貴了,一般人根本買不起,我也覺得出廠價五毛左右比較適合,畢竟中間商還是要賺錢的。」
可要是按這個價格賣的話,李多魚最多隻能賺一萬塊,再扣去一些損耗,還有後續的運輸成本,根本就不賺錢。
自己是做生意的,並不是搞慈善的,再說他現在本來就資金緊張,不賺錢的話,搞個屁啊。
這一次李多魚力排眾議,決定出廠價直接就是一塊,島上的人想買的話,可以直接享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七月不渡)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68/4879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