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羽化飛升千年祭活動結束一段時間後,擔擔島又恢複了往日的模樣。
該補網的補網。
該捕魚的捕魚。
差不多在十一月下旬後,冷空氣也如約而至,而冷空氣一到,全島都在準備一件大事,那就是準備夾海帶苗。
小雷洋海域那裡有十多艘漁船正在檢查海帶樁,他們要是發現樁已經鬆懈的話,會拔起來然後重新打。
雖然擔擔島會打樁的人也不少,也有可能是默契吧,擔擔島大多數海帶樁都是那位張師傅負責的。
而他的主要客戶就是李多魚,他一個人就擁有了四千畝海帶田,再做點他家親戚的生意,活根本就乾不完。
「李主任,這根海帶樁鬆了,我們拔起來重新打。」
「直接拉起來打,不用特意再問我一遍。」
這一趟李多魚也跟船出來,海帶樁隻要打下去了,就要沉在海底很久。
有時候,碰到大浪天難免會鬆動,往往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加固一番。
海帶田的養護並不算一件輕鬆的工作,因為每次海帶采收結束,浮球和主繩都是留置在海麵的。
一個是擔心位置被人搶去了,還有一個就是主繩要是收起來的話,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可不收起來的話,海上藤壺丶海草特彆的多,養殖戶往往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去處理主繩和浮球上的附著物。
前世呢,有高壓水槍這玩意,隻要把主繩和浮球拉出水麵,高壓水槍直接一噴,大多數附著物都可以清理掉。
可現在處理起來往往都是比較頭疼的,主繩上長滿了藤壺丶貽貝,還有大量的海草。
而這項工作一直都是他爹老李在負責,他爹原本隻帶著七八個人負責海帶田和生蠔田的打理工作。
可由於海帶田的規模在兩年裡,擴大了將近二三十倍,從一開始的七八個人,擴張到現在三十多人。
這些人大多都是擔擔島的村民,平均年紀加起來都有四十多,雖說都是他爹招的,可李多魚同樣讓他們享受閩龍公司的待遇。
可以這樣說,要想加入閩龍的話,老李這邊是最簡單的,可就是老李的性格比較執拗叫真點,跟他相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群人拉起一根主繩清理掉上麵藤壺和貽貝之類的,順便還把比較大顆的藤壺敲了下來。
以前大家都看不起這玩意,可自打生活變好後,都覺得這玩意非常的鮮香。
大藤壺直接水煮後,有一股鮮香的雞肉味,且不知道為啥,外海這邊的藤壺味道比礁石上的那些還要好一點。
一位中年人說道:「多魚,好像很喜歡吃這東西,咱們多敲點,然後給他送一些去。」
在這段時間裡,李多魚將這個打理海帶田和生蠔田的團隊設備進行了升級。
早先的舢板船是不錯,可卻很容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七月不渡)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68/4885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