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魚在碼頭蹓躂了一圈,然後就前往新碼頭那邊了。
那邊現在也是非常熱鬨,唯一不好的是從下沙村走路過去,差不多是二十分鐘的腳程。
目前島上有一輛推土機和一輛挖機正在修路,可沿海的路是真他媽的難修,全都是石頭。
不到幾十米就一塊巨石,要想修路,就得先碎石,短短的兩公裡不到,就已經修了兩個月。
最後經村委會的決定下,為了加快修路的進度,直接多花點錢,把路麵給拓寬成兩車道,最後直接鋪上水泥。
而那些打碎的石頭,則拉到新碼頭附近,準備搞一個大型的避風港。
隨著擔擔島的漁船越來越多,舊碼頭這邊的避風港就顯得有點太小了,必須要搞一個新的才行。
不然台風來了,漁民會損失慘重,小船還好直接拉到岸上,可大點的漁船可拉不動。
目前隨著經濟變好後,島上的各類硬體設施也在逐步完善,當然這些錢也不全都是村民自己出的。
一部分來自縣裡麵的財政支持,這是陳江河跑下來的,足足跑了十萬經費下來。
據說拿到這個財政支持時,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紅了眼,然而,財政給的錢修路丶給路麵做硬化都不夠,更彆說搞大型避風港了。
最終閩龍捐款了一部分,剩下的則是由整個擔擔島的所有村民集體捐款。
目前為止收到的捐款都已經超二十萬,兩個項目加起來的資金差不多有三十多萬這樣。
按照目前的速度,差不多到年底的話,應該是可以把路給修好,一年後,則可以把避風港給建設完畢。
到時候,兩個碼頭之間的往來就非常順暢,來台風時,漁船也有地方停靠。
而李多魚的目標則是搞一整條環島路,要是發展順利的話,擔擔島說不定九零年代那會,就可以發展旅遊業了。
到時候,住膩石頭房的村民,可以住在新區那邊,那些石頭房子完全可以搞成民宿給那些遊客去住。
畢竟遊客就喜歡那種原汁原味的住宿環境,你要給你們在這裡住酒店的話,他們反而會說沒有「島味」。
要是旅遊業能搞起來,對島上的村民來說,這也是一筆源源不斷的收入。
當然對李多魚來說也是賺錢的,因為他連閩龍旅遊有限公司的發展路線都給想好了。
到時候,除了住宿外,什麽趕海丶海上牧場丶出海釣魚的項目統統都給安排上。
李多魚來到新碼頭這裡後,發現這裡已經比舊碼頭還要熱鬨了,現在很多漁船都停在這邊。
可哪怕碼頭搞得再好,也不是所有的大船都可以靠岸停船的。
很多船老大隻能漁船停在離碼頭大幾十米,乃至上百米的地方。
而他們想上船的話,還是得接送過去的,當然已經有人開始用泡沫小船當做擺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七月不渡)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68/4902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