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人走後,整個夷北大稻埕就跟驚弓之鳥一樣,處於高度警戒的狀態。
不過,山本死後,整個東南海域就歸於了平靜,再也沒怎麼聽到倭人作亂的消息。
倒是倭人之後,碼頭立起了一座小燈塔,為海上的商船指引方向,一夜之間,駛入淡水河的海船多了許多。
這些海船帶來了許多的商機,商品開始豐富了起來,許多商人也在大稻埕走動,雖然隻有一個小漁村的景象,但是大家看到鳳山一夜之間崛起,所有人都相信,重新再出現一個鳳山,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
碼頭原來還隻是一個小棧橋,沒有名字,隨著商賈越來越多,民間自己給這個小地方取了一個名字――艋!
這是小船聚集的意思,沒錯,這裡的河麵上有無數的小船,陳朝的越人在河口上勞碌作業著,搬動著各種貨物。
按照墾號與陳朝阮丁的約定,勞工由陳朝人做,管理的職責交由墾號的人。
錢雖然是五五分,但是阮丁的小計策成功地將所有的陳朝人陸續安置到了碼頭上來。
這塊肉太肥了,一條海船進港就能讓幾十個勞工有活乾,這還隻是開始,等到日後像鳳山一樣的規模,那他們所有的陳朝人都不沒事情做了!
陳天章等人一開始也知道,把勞工這一塊肥肉讓出來,自己的手下會有很大的怨言,但是他們有更大的謀劃,就是自己做生意。
清源人有一個信念,就
是一定要自己當老板,絕不去打工。
海船的數量在增加,夷北城的人口數也在增加。
這幾日的時間裡,梁川又讓人往鳳山增送了幾百人,大部分都是漢家人,這些人很快就在街道登記注冊,也順利地拿到了土地,很勤快地開墾了起來。
最讓邢昌高興的是,趙小品的螺城師傅終於到來,他們才是金貴的技術型人才,手中有活,可以指導社民們如何建造房屋。
屋子老百姓自己也可以蓋,但是成本高,耗時長,材料也貴,自己去山上搬石頭砍樹的話費時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