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對交州的一切都隻是在傳聞中聽過,至於交州到底有多好,他們不清楚。
如今,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自然是要好好的看看,逛逛。
從集市到普通百姓家,從一些能參觀的作坊、工坊到工地。
這些大儒們深深的被交州精細化的管理和安排給震驚到,也被交州這邊的積極和熱情給震懾到,他們感受到了一種難言的活力。
這種活力與張力在其餘之地是看不到的。
現在,他們都被交州老百姓討論的事情所吸引。
這也是諸位大儒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普通人對讀書人的尊敬,對讀書人的愛戴,以及發自內心的對讀書人的敬畏。
“你們都想送孩子們去讀書嗎?”理學院的俞家傅忍不住問道。
“當然想啊!”
“那他們學什麼你們介意嗎?”
“這介意啥啊,能讀書就不錯了。”老百姓們壓根不在乎這個,隻要是讀書就行!
“是啊,要不是幽王殿下仁義,咱們家再過三代也讀不起書呢。”
“我們家娃娃還得等兩年嘞,您也是先生吧?這個東西送給您,不要錢!”
“使不得使不得!”俞家傅連忙拒絕。
“使得使得!你們是先生,大老遠的跑過來教書,是我們孩子的福氣,他們若是讀書不認真,不聽話,你們隻管教訓就是,隻要不打死,都是可以的!”
望著老百姓們臉上那真摯不似作偽的神情,俞家傅等人都有點恍惚。
這裡的老百姓有些過於熱情,他們對待讀書人就像是對待座上賓一樣。
話雖然糙了一些,但他們表達出來的意思都是一樣的。
而且,他們都十分堅信,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隻要到了交州,隻要成為幽王殿下的學生,就一定會變好。
支宜春、邵意遠、計星河都懵了,因為包括他們在內的其餘所有大家族、外地人,幾乎都統一認為,李昭此番的舉措必然失敗。
李昭教導這批學員,除了極少部分是比較聽話的,其餘的都不是善茬。
他怎麼可能會成功?
這群老百姓是不是對李昭過於自信了些?
當然,國學院的大儒們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他們倒是想看看,明日這所謂的結業典禮和開學典禮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清晨。
交州的一切依舊如常運轉。
唯一不同的是,很多老百姓都穿上了新衣服,換好了新鞋子,帶著緊張激動又忐忑的心情,趁著天色還沒有亮的時候直奔交州學院而去。
一道道的身影都懷揣著激動與忐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