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神主身形變幻,金木水火土五行種種姿態,在寧拙的眼前輪番上演
青木、赤火、黃土、白金、黑水。
木有那三足金烏落足的扶桑樹、通天之道的建木、增壽的蟠桃,棲鳳息凰的梧桐……
火有那熱烈的南明離火、不滅的三昧真火、文明的燧人火、因果報應與業力的紅蓮業火、煉丹至寶的八卦丹爐火……
土有那無窮無儘的息壤,有補天的五色石,有生育不息的後土,有聖神的昆侖土……
金有那煉器至寶的昆吾金,王命權威的軒轅金,外道神威的星隕鐵……
水有那沉溺一切的若水,有星光繁耀的天河,有分明的涇渭水,有增壽的蓬萊不老泉……
種種寶物,皆是五行的精華的極限,是各行道理的表征。
因為聚集的道理過多,以至於一些修士親眼目睹這些事物,神海中衍生真意,領悟到相應的道理。
當然,這和修士的悟性強烈相關。
寧拙閱覽種種五行之寶,迅速精通五行表象,五行境界由此晉升到普通級的大成。
五行神主的幻化,還在持續。
這一輪,他不再幻變五行的寶象實象,而是各式各樣的意象虛象。
金行的白色光輝,有時像是劍的尖,刀的刃,刺劈割切。
寧拙由此領悟,金性的剛強,主肅殺。
木行的青芒,像是藤蔓一樣蔓延,像是草葉一般生長,由渺小到粗壯,再到偉大。
寧拙因此明白,木性的生發,代表著生長、蓬勃。
水行的墨流,時而化為滔天巨浪,要吞滅一切,時而鋪散開來,平靜無波,時而小溪潺潺,時而一汪死水。
寧拙有所了解,水性柔順,主變化,能以柔克剛。
火行的焰朵,化為燈火,看似柔韌小巧,仍舊能將飛蛾焚滅。化為烈焰,熊熊蔓延,化為光輝,灼照四方八麵。
寧拙便清楚了,火性猛烈,是光,是熱,是一往無前,從不回顧。
土行的黃光,凝固成塊,石塊堆砌,就是山巒。山巒傾倒,化為一片蒼茫大地,廣闊無垠,厚重無方。
寧拙就了然了,土性的厚重。它承擔一切,是萬物的基石。
寧拙的七竅,緩緩流出鮮血。
五行的特征、個性,讓他將自己的五行境界,直接從普通級,推至大師級!
他對五行的掌握,變得更加深刻。
五行神主哈哈大笑,手指著寧拙:“小子,你能參悟到這裡,悟性不俗,是個善於用腦的,可以再看下去了。”
他接著變幻,更加徹底地給寧拙展示五行道理。
白色的金行光輝化作了一顆丹丸,飽滿含蓄,金剛不壞。
寧拙心頭觸動:“原來金性主殺,既是斬人又是斬己,將自己的雜質、他物等等一一斬除,不斷提純至一。所以,金性是殺,也是止,是收斂。”
青色的木行光輝,從草苗衍生出大樹,大樹又在轉眼間落葉、凋零、枯萎。
寧拙領悟真意:“原來木性表麵是生,內則是死。正是因為有死,才有生的存在。有了生,才有死亡。生死循環,猶如木之萌發與衰敗,這便是生滅、輪回與無常。”
黑色的河流靜靜流淌,沿途的花草茂盛,無數野獸前來飲用,沿途的人們棲息繁衍。
寧拙明白了:“水性是包容,是慈悲於廣度眾生,是無為於不爭,但無處不在。”
赤色的火光這一次焚燒出了人形,智慧的光暈形成一輪又一輪的同心圓。
寧拙知曉了:“火性不隻是猛烈的毀滅,也在於焚燒自己的內心,燒毀心中的煩惱、欲望,照亮智慧之路,引領自身和他人。所以火性,是覺醒、覺悟。”
黃色的土塊崩裂成無數的石子,石子從山上滾落,一顆顆融彙到地麵上,被踩踏,被消磨,最終仍舊是大地的一部分。
寧拙感受到了:“土性不隻是承載,也是歸宿。一切的石子不管飛得多高,最終都會落到地上。厚德而載物,載物而厚德。本就是根基的一部分,所有自然也會歸於根基。所謂的承載,也是埋葬!”
至此,寧拙深達到五行內裡的根基,掌握到了本質道理。
他的五行境界,提拔到了宗師級數!
從此以後,他遵循內裡根基、本質道理,便能開創每一行所對應的法術、功法。
寧拙腦袋空空,肚腹咕咕亂叫,體能、精神都乾涸見底。
他已後繼無力!
五行神主感到意外,輕咦一聲:“怪哉,這靈隱柳何等親近於你啊。是你將它從小到大,一手栽植的嗎?”
“它竟仍想為你付出,為你犧牲!”
“小子,看來你的造化不止於此。繼續看下去罷,哈哈哈。”
神主大笑,繼續演練變化。
但這一次,他不再是各行分開演練,而是金木水火土相互交融、合並。
寧拙已經瞳孔擴散,一臉失神。
種種道理,不講道理地灌輸到他的內心深處,像是洪流傾瀉。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