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一般由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主導編製高速規劃,省發改委審核後報省政府批準,再報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設計由交通運輸部審批,各市級單位負責配合。
?建築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
易平縣的那條高速公路,是國家級高速公路,雖然主要途經易平縣,但其主導權力,卻在部委、省裡和市裡。
隻要省裡批準了施工許可證,那臨溪市做為省城下屬的一個縣級市,隻有配合的份。
而且這個施工許可證,早在張俊前來臨溪市上任之前,就已經知會過當時的臨溪市委市政府,當時的臨溪市委書記、市長,也是表態同意了的。
今時今日,原來的臨溪市委書記和市長,都已經不在任上。
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當時並沒有人質疑這份高速公路的施工規劃,是否合理,是否對臨溪市有利。
彼時,張俊還在為易平縣謀劃,當然也不可能顧及到臨溪這邊。
現在要搞路改工程,井石鎮在實施路改規劃時,才發現和高速公路的規劃存在衝突。
發現問題後,井石鎮黨委書記徐景瑞,第一時間向張俊做了彙報。
張俊接完電話後,知道茲事體大,火速趕往井石鎮現場進行勘察。
鎮黨委書記徐景瑞和鎮長錢錦榮等人,接到張俊一行人後,帶領他們前往高速公路的規劃路線進行視察。
張俊等人來到井石鎮和易平縣交界之處。
兩地以兩座大山為界,山那邊就是易平縣。
高速公路的規劃,很是巧妙,正好從兩座山之間穿過來,這樣可以避免修建高速公路隧道。
眾所周知,高速公路隧道的造價極高!大大高於普通公路隧道。
一公裡高速隧道的造價大約在四億元左右,而一公裡普通公路隧道的造價則約為一億元。
有些大型高速隧道,因為造價太過昂貴,所以車輛通過隧道時,需要單獨收費。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後來建成的太湖隧道,近11公裡的高速隧道,收費50元。
在地質條件相對穩定的地區,橋梁的建造比較容易,而高速隧道的建設就相對難度更大。
出於省工、省錢的設計需要,這條高速公路的設計,正好從兩山之間穿過來,可以節約大量成本。
然而,如此一來,造成了井石鎮這邊的不方便。
而井石鎮,又是高速公路必經之路。
經過研究和現場視察,張俊發現,如果高速公路走山體隧道,從偏北的方向通過井石鎮,那就可以大大減少耕地占有量,也可以減少對村際公路的阻斷。
如果一定要堅持現在的設計規劃不變,也並非沒有辦法。
一是采用大量的高架橋,從農田上方經過。
二是設置立體交叉路線。
但是,高速公路高架橋的造價,也是十分昂貴的。
一公裡高架橋的建設費用可達數千萬元,有的地方更是高達每公裡五千萬元!
以平均價格每公裡三千萬計算,井石鎮內二十幾公裡的高速高架橋,造價將高達八億以上。
這筆龐大的資金支出,又能由誰來買單?
正因為造價昂貴,一條高速公路的造價,動輒幾十億乃至上百億人民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金色紐帶。
張俊弄清楚整個情勢以後,不由得濃眉緊鎖。
他必須為臨溪人民爭取利益,但又要顧全大局!
徐景瑞顯然也知道張俊很為難,苦笑道:“張市長,你說這事情怎麼解決?”
張俊沉聲問道:“在高速公路設計之初,你們就沒有人發現這個問題嗎?”
徐景瑞抓了抓額頭,尷尬的道:“張市長,說實話,我們當時的確沒想這麼多,而且這是省裡做的決定,我們一個小小的鎮,就算發聲,又有誰聽?”
錢錦榮恭敬的道:“張市長,其實我向當時的臨溪市長何偉同誌做過彙報,可是何偉同誌沒多久就被雙規,後來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張俊嘿了一聲,說道:“現在追究過去的責任,已經毫無意義了!當務之急,是趕緊向省市兩級領導做彙報,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
他明白,這件事情,單獨找易平縣那邊溝通,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必須請省委和市委領導參與進來,才有可能改變結局。
辦法有很多,就看上麵願不願意做出改變。
畢竟,對大佬們來說,比起一條發家致富的高速公路來,井石鎮一個小地方的小小犧牲,真的算不上什麼大事!
張俊看看時間,心想今天時間已晚,就算自己趕回省城,領導們也已經下班。
不過,他還是想回省城一趟。
“這樣,你們先做其他地方的路改工作,這條高速公路附近的道路,暫停施工。我這就趕往省城,找徐市長商量對策。”張俊沉著的吩咐道,“安撫好當地群眾的情緒,要相信組織,相信政府,我們一定會找到對大家都有利的解決方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