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啦啦啦!海風呼嘯月亮高~正是出航的好時候~”
斯諾裡催動風暴權柄,戰船飛飆到翹起艦首來。勇敢的船員們挽著手臂連成一圈,高唱船歌縱享搏擊滄海洪流的快意。
“陛下,星象所示,轉向北方!”
和上次溟龍親提的巨龍艦隊相比,一片“輕舟”速度快了一倍還多。曼南恩怒火下洶湧的浪潮逐漸平緩,矮人們遠遠看到了海岸的輪廓。
“不用費心,它們根本靠不上來!”
進入河口區域後,平緩的海麵上出現了一些土著的木舟。孤伶伶的不速之客讓它們如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般湊了上來,但矮人無意與其糾纏,鐵甲艦開足馬力橫衝直撞。
緊接著天空中巡弋的龍馬騎兵和被稱為朱雀的巨大火鳥出現愈發頻繁密集,經過不長的過渡帶戰船進入了衛南列省的實控區域。
“嗚~”
“停,請停船受檢!”
一艘船帆塗成火紅色的樓船迎麵截來,遠遠感受到斯諾裡如淵如嶽的氣息水師將領氣勢儘消,隻敢搖搖打拱問話。
“船上乃是我族的複興者,玉江上三錘斃黑龍,南皋城鬥敗雙頭鴉魔你可聽說?祂欲往伏鴻拜會燭龍殿下,還不通傳!”
“呀!可是那天榜第一的斯諾裡?某有眼不識泰山!”
將領聞言一個激靈,長垣哨衛以她獨有的淩厲作風替那傳說中的番邦王者抬了一位-震旦武人知道這意味著超凡入聖的境界。
有樓船在前指引避過潛藏水下的雷區障礙,鐵甲艦來到了扼守入海口的水關。一員精悍的龍裔迎了出來,但遠航疲勞讓斯諾裡沒多跟他寒暄,來到岸上踏實的休息了一晚。
“這就是傳說中的大運河?”
“說是在震旦的諸多奇觀裡都是保二爭一!”
“這兒隻是個出口,看地圖幾乎有高原堡到紅雲山那麼長!”
南地的海軍頻繁執行東航震旦的任務,某些信息掌握的比斯諾裡還多。過了名為浦口的水關逆流徐行,矮人們得以慢慢欣賞這和長垣並稱的宏偉地標。
傳說中昊天龍帝禦駕南征印地時為了轉運兵馬糧秣親自以偉力犁出了大運河的雛形,她將衛南列省一分為二,直接把盛江和恐懼海連接起來。
不一日,在護航牽引艦隻簇擁下斯諾裡抵達了伏鴻-衛南列省的首府。這是一座背靠天堂山脈,麵朝大運河的雄壯山城,溫暖氣候帶來的茂密植被讓她和北方荒涼肅殺的南皋比起來更“寧和”一點。
“哈哈哈!多少年沒有你這等高朋到此煙瘴之地了!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哇!”
“我來的倉促,世君海涵!”
船未停穩,一條赤麵鋼髯的丈二巨漢就迎了上來。撲麵而來幾欲把人胡子眉毛灼到打卷的熾熱炎流除了燭龍離禱還能是哪個?
“嗨呀,我聽五妹說賢弟你喜歡拽文,這有何用哇?賊子能靠嘴罵死不成!還有你這外語,唉,跟老八有的一比!”
一搭手斯諾裡就心中有數,離禱和胤隱是一胎雙生,論境界差之毫厘,但殺伐經驗和技巧燭龍大有優勢,凝而不散的煞氣不知是多少次焚江煮海才積攢下的。
“前日我在長牙之路上和八世君會盟,他嘴裡冒出我們群山之子的語言可叫人大吃一驚!”
“老八回來說起你和另一位屠夫王的風采,我還道他又給自己嗑出幻覺來!唉,偏居一隅天天捉猴子抓蛇的,眼界都淺了!”
燭龍大聲地抱怨起來,震旦人人都知道這位四世君對封地的分配不甚滿意-分明大哥元伯法力最為高強,為什麼是他安居中樞遙遙調兵遣將呢?
“崽兒們,還不過來見禮!賢弟且看,我家大太保胸中頗有略韜,二太保上山能擒虎豹,三太保入海可斬蛇蛟。。”
客套幾句後離禱介紹起侍立他身後的一排龍裔-這都是他的子嗣,其中有不少更是親生子女。從浦口一路跟來的水師提督不知何時也閃回了隊列當中。
在他的儘力耕耘之下衛南列省的龍裔多,血脈純。他選拔最出色的合稱為“十三太保”,皆為天地兩榜上的人物,或統兵一方或出謀劃策,組成了燭龍的軍政核心。
“請!”
十三太保一一上前見禮,他們如饑似渴的眼神看得斯諾裡有點發毛,燭龍大手一揮儀仗擺開入城,龍子親自迎接的大人物自然有居民夾道歡迎。
離禱的寢宮設在山頂,發燙的地磚告訴來客腳下乃是一座活躍的火山,有真龍鎮壓才能維持平和。斯諾裡猜測這也是一招後手,真到伏鴻城破之時噴湧的炎流會是一大驚喜。
“世君千歲千歲千千歲!老衲本在坐禪,接世君傳信未及時醒轉,誤了時辰隻好在此恭候。”
“無妨,斯諾裡賢弟不是重排場之人。”
“善哉善哉!老衲空性,忝居五行廟首座。大王兩番仗義出手救黎民於水火,可稱在世佛陀!”
“禪師客氣了。海盜也好邪魔也罷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殿前丹墀上候著一位身披五色袈裟的老僧,他雙手合十言語間頗有些世事洞明之感。五行廟和碧血觀並稱一道一佛,是震旦凡人世界最昌盛的宗門。
眼前的空性禪師排名天榜第四,和之前南皋城切磋過的滿洲女酋長海蘭珠一樣有著凡人巔峰的實力。在同龍裔矛盾尖銳的背景下他被視為衛南列省普通民眾在高層的喉舌。
“連上最近的小九妹,除了咱個個都去過西方世界了!賢弟你說,我這些軍馬如何?可堪大用否?”
“戰將千員,不是虛數!早聽聞您的軍勢最盛,今日得見果不在長垣哨衛之下!”
酒過三巡離禱興致很高,打他出鎮伏鴻以來有異族半神作客是頭一遭。斯諾裡說的也不是客套話,精兵強將彌補了他和妙影個龍實力的差距。
“吾姊北戍長垣,中原無不仰其烽火。然吾亦控禦炎風,拒庫裡什長蛇及那伽於國門之外;印地虎豹,吾能安之;天山猴妖,吾能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