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怎麼樣?”四舅梁仁義回後,大姨梁雲和二舅梁仁勇都問。
外公外婆都沒什麼文化,取名字的時候都是找人取的,母親四人的名字都相對比較簡單。
“醫生沒說什麼,就說複位得挺好的。還說要請子業吃飯。”梁仁義此刻心裡已經有些接受自己的外甥,好像在恩市的骨科內,有點名氣的事實。
即便子業的年紀不算大。
而這樣的名氣,並非是虛名,而是實名。
不然的話,不至於讓那位劉主任,才看到方子業的第一麵,就直接讓方子業與他的位置互換,方子業成為主操醫生,劉武副主任醫師成為家屬。
“幺妹,你這兒子生得爭氣。你有福氣啊。”梁雲聽到了兩個弟弟說起方子業後,誇獎起來。
然後兩個舅母就說:“子業從小就懂事,不像其他幾個,從小成績就不好……”
“舅娘,成績好不好,與懂事不懂事可沒關係,要說起不懂事啊,我到現在還在啃老,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養到了十八,就該自己想辦法掙錢養家了。”
“我爸媽可能得養我到三十!~”方子業笑著寒暄道。
母親梁霞這會兒才歎了一口氣,說:“嫂子,姐姐,你們是不知道,學醫是真的苦啊,伱們彆看子業現在活潑開朗著,他前麵幾年?”
“過年都回不來,大年三十那天打視頻,他還看書看到晚上七八點……”
讀書的時候掙不到錢隻是其一,其二,方子業學習的苦,也不是其他的舅表和姨表們能體會的。
再說了,現在,梁家四個子女,就隻有梁霞一個人享受不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其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帶孫子的帶孫子……
“要不我們兩個,換一下?”二舅媽建議。
“我這個人,天生就喜歡累。”
梁霞就笑著道:“那你認了啊。”
……
再聊了幾句,方子業就看了二舅吃飯後,再下樓去打印的X線片子,再仔細地問了一下外婆的感覺後,心裡徹底放下。
轉頭說:“舅,姨,外婆的骨折,基本上沒多大問題了,回去之後,兩個星期後可以輔助練習一下抬腿的動作!”
“但是外婆年紀大了,你看,現在就存在著骨質疏鬆,所以這一次啊,輕微的磕碰了一下,就發生了骨折。”
“然後回去之後,還需要……”
就外婆的情況而言,她血糖本就不好,因此除了降血糖、止痛、消腫、預防性抗凝等藥物之外,還需要加促微循環的藥物。
因為這涉及到的是外婆的本身身體,所以方子業給父母等人,解釋得更加詳細了一些。
隻是說著說著,方子業陡然間發現,好久沒怎麼頻繁接觸的,以往小時候看起來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兩位舅舅還有大姨。
如今的他們,竟然已經變得很緊張和尊敬,甚至於啊,在方子業說了什麼藥物,有什麼效果後。
姨媽和舅舅就會說:“那你是專業的,我們都沒什麼文化,就聽你的呀。”
“你這麼高學曆,肯定不會比這縣醫院裡麵的用藥還差……”
並非是方子業喜歡被人質疑,隻是,舅舅和姨媽如今在麵對自己的時候,少了一份親情氣,多了的是一份尊重,仿佛是對有文化人的一種敬重感。
這樣並非不好,但卻讓,方子業有一種不知道如何說出口的胸口憋悶。
親不過三代,表親更是如此。
舅舅和姨媽在小時,明明是那麼好的親戚,但如今的他們,也變得稍微有點疏遠了,或者說,他們可能在自己的眼裡,更加真實些了吧?
方子業陪著外婆在醫院裡待到了八點多鐘,方才和父母一起出了醫院。
父母去了四舅的家裡,二舅兩個人則是去了大姨家裡。
本來大姨是要叫著方子業一家也一起去住的,不過,大姨家畢竟沒那麼多房間。
在病房裡,陪護的人,是舅娘。所以正好方子業一家去四舅家裡,還有地方住,不用打地鋪。
方子業的父親,自己開了車。
路上。
方子業問:“媽,我是不是不該說那麼多話啊,我在說話的時候,舅舅和大姨都不講話了。”
父親這時候才接了一句:“在老人的問題上,隔了輩其實不好說什麼的,不過你是懂行的,說了也沒關係。”
“總歸就是後麵的照養和吃藥的問題。”
“你不是打算回漢市看你師父的麼?”梁霞把話題轉向了彆處。
這一次母親住院花的錢不是大錢,她私下裡和兩位哥哥問過,她不需要湊份子。但還是覺得,今天的氛圍,的確是稍微有點敏感了。
“外婆都受傷了,我就給師父講了一聲,以後再去。”
“我早晚得回去讀書的呀。”方子業解釋說,心情徹底平複下來。
之前的方子業,壓根沒有覺得和舅舅大姨相處時,有一點壓力。但今天的感覺,頗有不同。
“多讀書挺好的,今天我說的就是場麵話,你可彆往心裡去,你奔得越遠,我和你爸就越高興。”
“不過,你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了,平平凡凡的,安安穩穩的,就是你爸媽對你最大的期待了。”母親梁霞,看著方子業有點心疼。
她對方子業的要求不高,從不雞娃,但方子業貌似很多時候是自己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