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教授、宮教授、袁教授,我先代表我們組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個病人的基本情況。”秦葛羅站示教室前方,側身讓位後投影儀的頁麵下拉換麵。
“老年男性,63歲。”
“當前主要診斷為雙下肢創傷後遺症期。膀胱切除術後、尿道成形術後;直腸毀損傷術後持續造瘺態。”
“半骨盆缺損,雙側股骨段缺損,雙下肢多發軟組織感染、多發皮膚感染,真菌性感染。”
“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支架放置術後,腹主動脈置換術後。”
“腔隙性腦梗塞。”
“今天我們主要請教各位教授的內容是,這個患者是否適合手術?如果要行手術治療的話,該行哪些手術治療?”秦葛羅精簡彙報完都用了兩分多鐘時間。
示教室中,袁威宏正襟危坐,眼皮下垂,眼神黯淡。
方子業的嘴角也弧動難定,右手成拳,壓著拇指掌指關節偶發哢哢聲響。
示教室裡的人不少,有宮家和、熊誌章,有袁威宏、陳芳、彭隆,有秦葛羅、李諾、方子業。
九人居於室內卻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秦葛羅停滯了大概半分鐘也沒見有人開口,便硬著頭皮選擇繼續:“還有一些比較細微的檢查結果,我…”
熊誌章老教授此刻敲了敲桌子,抿了抿嗓子後,偏身向袁威宏:“小袁,你直接說說這個病人的來曆吧。”
亂七八糟四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他當前的狀態,一塌糊塗才勉強夠用。
袁威宏的右手指甲刮著下巴,刮痕現白灰:“熊老師,這個病人並無特殊來曆,隻是泌尿外科的王院長做過手術後強推過來的。”
熊誌章收回了將到嘴邊的話:“這情況都已經亂到這份上,他與家屬目前的訴求是什麼呢?”
袁威宏道:“老人的孩子都比較孝順,有一子一女,家庭條件都還不錯,目前的訴求就是儘量讓我們醫院想辦法予以治療。”
“不用擔心醫療費用的問題,老人自己有商業保險,保險超額之後,子女也能支付得起療養費用。”
“我已經和患者的家屬談過好幾次了,但他們就是不願意放棄治療。”
熊誌章繼續問:“去過其他醫院嗎?”
熊誌章的想法是這一家子總不能薅著中南醫院一家掉頭發吧?
袁威宏對此如數家珍:“老人的兒子帶著他的病曆資料幾乎周轉遍全國的知名醫院,如果不是老人自身行動不便,估計也快走一圈了。”
“熊老師,您肯定也清楚,就目前老人的這情況,誰也不想觸這黴頭。”
“他受傷的時間是去年的十一月份,當時就在我們中南醫院的急診手術室做的手術,他的下肢保肢術,也是我親自主刀做的。”
“能保下這一命,就已經費儘心思了。”
“後來轉診至泌尿外科,做完手術後,也一直要求繼續治療。”
“自今年一月份,泌尿外科的王興歡教授就一直要求要往我們創傷外科轉。”
“我以患者的其他專科情況控製不佳為由,連拒了接近八個月。”
“這月中下旬,患者的全身感染得到控製,患者以要求治療雙下肢多發感染、骨缺損;轉至我們創傷外科。”
“轉至我科後,我們本擬用微型循環儀的微循環截斷術治療患者的雙下肢感染,可患者的血管節段性硬化,目前並不適合微循環截斷術。”
熊誌章聽到袁威宏的長串訴苦,也沒由地低聲罵了一句:“操,王興歡為了往上爬,真是不擇手段了!~”
袁威宏也已儘力推諉,可有王興歡一直背書,這個病人創傷外科如今不接收都不行。
現下人已過來,袁威宏也不敢輕舉妄動:“轉至我科後,我與病人家屬先後商談了多次。”
“患者家屬的最低目標是希望可以解決雙下肢感染、骨缺損,恢複正常肢體!~”
“否則的話,就要求這麼一直住下去。”
“就當是日常康複保養了。”
綜合型醫院,不能隨意拒診,更不能驅逐人。
除非可以證實患者的病情被治愈。
但這個患者,是不可能被證實治愈的。
“這是家裡有點錢,所以才想著把醫院當外麵的療養院住了。”
熊誌章嘮叨一聲後,道:“要是病人家屬的態度實在堅決的話,袁威宏你就直接走醫務科、安全辦,建議截肢算了。”
“如果患者以及家屬強行拒絕的話,就以患者家屬拒絕診療建議,讓醫院想辦法騰挪床位。”
“就他目前這情況,建議截肢治療,沒有任何人敢說個不字。”
熊誌章老教授還是非常給力的,上來就為創傷外科找了一條底線以上的合適退路。
在醫院裡,醫院的專科可以給出非常專業的治療建議,並體現在病曆裡麵。
如果患者和家屬拒絕治療建議,後果自負。
袁威宏則道:“熊老師,如果家屬願意截肢的話,早就可以截了,在受傷當時就這麼選了。”
宮家和一直沒說話,所以思維一直保持相對客觀,此時開口打斷:“袁主任,在病人轉診至我科時,王興歡教授還有過其他特指的交代麼?”
袁威宏搖頭:“那倒沒有,隻是說讓我們再多想想辦法,一切以病人為主。”
宮家和聽完,第一時間就看向方子業所在方向。
方子業的雙手輕輕鬆開,緩緩開口道:“師父,這是王教授在試探我們啊?”
袁威宏與熊誌章二人緩緩轉頭:“試探我們?”
方子業點頭:“我個人感覺是這樣的,王教授想的是,先把這個病人送來我們科室,看我們到底能不能做擴大性的功能重建術。”
“比如說小便功能、大便功能、X功能等。”
“當然,這也隻是我的猜測。”
方子業之所以會這麼想,還得多謝之前在恩市療養院時遇到的那位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的林鵬教授。
這位林教授,隻講夢想,從沒談如何落地。
在他談夢想的過程中,就提到過,要以四肢的功能重建術為中心,擴大化地將功能重建術做成一塊招牌,其中就提及過大小便功能重建。
林鵬教授雖未談及落地,但並不代表他提出來的這種想法不好。
天下大同,人人富裕,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夢想自然是好的,但目前也隻能是在夢裡。
方子業繼續道:“師父,熊教授,宮教授,現在談論其他毫無意義。”
“既然病人與家屬有自己的訴求,我們就先將其訴求進行拆解,厘清哪些屬於是可行的,哪些屬於是當前我們科室做不到的。”
“討論過後,回報給家屬,讓其商議後定奪。”
“剛剛師父您說了,患者家屬希望可以解決雙下肢感染、骨缺損,恢複正常肢體!~”
“恢複正常肢體屬於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方向性的要求就是控製感染,修複骨缺損。”
“根據患者目前的情況來看,現下,患者雙下肢的多發軟組織感染,主要原因就是局部的血運受損,且雙下肢的血管壁性結構受損。”
“局部血運受損,即便是再好的抗生素,也無法通過血運循環送達局部,也就發揮不了抗生素該有的作用。”
“且患者的血管壁性結構不佳,也無法通過聯用微型循環儀進行微循環截斷的抗生素衝擊治療。”
“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感染控製下來,就是一大難題。”
“至於骨缺損的治療,依托於上述分析的血運因素,想要通過手術愈合更難。”
“沒有微端血運,即便是做了骨缺損的重建術,最後也是骨不連、骨折不愈合態。”
“所以,家屬最簡單的兩個要求,要處理起來都非常複雜和困難。”
方子業處理過重症感染,也處理過複雜的骨缺損。
但這些病人的情況可以被解決的前提是他們的客觀條件還不錯。
現在連最基礎的條件都不具備,想要解決問題,就相當於是要無中生有地再尋一條治療路徑出來。
袁威宏聞言道:“子業,我先說說我的看法啊。”
“患者目前的骨缺損是半骨盆缺損、雙股骨缺損,要處理起來是非常非常複雜的。”
“我們可不可以先置之不理,就隻是針對他的感染想想辦法?”
“這樣既可以給病人家屬一個交代,另外也可以在王興歡院長那邊有一個回複,而後再想辦法將其打發走。”
“免得把事情鬨得太僵,觸及病人家屬的反感,還就不走了!”
“感染是最表層的症狀,不管是患者自己的感受還是病人家屬的護理,都非常痛苦。”
外科醫生會覺得感染棘手,病人家屬同樣也會覺得。
感染後的創麵,不僅看起來臟兮兮的,還有惡臭,並且這不是一天兩天。
如果感染不能得到控製,會一直如此。
袁威宏的意思是,如果可以處理好一種,就可以和病人家屬去談出院、轉院或者其他選擇。
不然現在的情況,讓病人從醫院裡出去,病人家屬也的確不知道該把病人往哪裡丟。
“我們醫院不是有感染外科的麼?”宮家和提議道。
宮家和之前也與方子業一起在恩市療養院處理過重症骨髓炎,也處理過重症骨髓炎並發全身感染的患者。
當時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就考慮到過轉感染外科。
“這個病人合並有骨缺損,而且還是雙下肢的多發感染,感染外科肯定不會收的。”
“他有我們創傷外科的絕對病種,我們也推不掉。”袁威宏先開口解釋。
如果這個患者,沒有骨缺損的話,感染外科必須要接手,那這個病人就不會來創傷外科了。
中南醫院的創傷外科也不是萬能的,在遇到這種讓人頭疼得睡不著覺的病種時,任何人的第一想法都不是逞能,而是如何將其甩掉。
方子業也這麼想過,可綜合分析下來,根本就沒有辦法擺脫,所以這條思路就隻能被暫時擱淺。
方子業道:“感染的治療原則就是早期診斷,合理抗感染,外科乾預、營養支持與預防並發症!”
“現在感染已經發展到如下的局麵,早期診斷已經沒有意義,病人的感染譜也早已記錄在檢驗資料中。”
“根據我們對患者目前血運情況的評估,外科乾預需要相當謹慎。”
“就患者目前的血運狀態,如果輕易進行局部清創治療的話,很容易導致局部的創口不愈合。”
“如果非要清創處理的話,那麼就必須要同時行血運重建術、血管置換術,其操作的廣度,也足夠我們同期行骨缺損的治療了。”
“因此當前也必須謹慎。”
“營養支持和預防並發症是必須序貫全程的,現在單獨擰出來沒有意義。”
“那麼我們目前可以選的節點就隻有一條,合理抗感染治療。”
“抗感染過程中,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無需談及,現在評估療程沒有意義,肯定會做到足量足程。”
“我們唯一可以進行探討的點就是給藥方式了。”
“傳統的給藥方式分兩種,口服與靜脈給藥,但實際上,兩者的抗感染原理相同,都是抗生素通過胃部吸收、靜脈入血,再通過血液循環至全身,到達局部達到抗感染的效果。”
“但患者的局部血運很差,就算是增加抗生素的用量,能到達局部的藥物濃度也很少,甚至有可能根本達不到局部。”
“所以,我們可以用的抗感染給藥方式貌似就隻剩下了暴力的局部給藥。”
“可有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擺在了麵前,如何局部給藥。”
“如果隻是給及表層,那麼內裡的感染依舊,不過是掩耳盜鈴,但想要如同清創術期間那般精準的局部給藥,清創涉及的範圍也不亞於做骨缺損的重建術。”
“不能清創、不能引流,不能局部給藥,全身給藥無效!此題幾乎無解。”
方子業通過非常透徹的理論,對這個病人當前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地拆解。
以治療原則跟線條,斷定了當前局勢。
袁威宏的音色當即一沉:“既然無計可施,那就隨人所願,該拖就拖。”
“到時候我去與病人家屬談。”
袁威宏的出聲乾脆迅速,使得熊誌章與宮家和兩人都沒反應過來,各自愣了會兒神後,才怔怔地看了看方子業方向——
死心塌地四個字的理由已然迸出。
宮家和雙手合十於腹前,謹慎開口道:“袁主任,這些事情可以以後再談,我們先把病例拆析完。”
“雖未必能實實在在解決這個患者的問題,可也能通過總結觸類旁通地做好知識儲備。”
宮家和開口給方子業保留了創造奇跡的一絲缺口。
方子業則再接道:“根據患者當前的狀態與診斷,首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感染。”
“而是能不能達到患者家屬想‘以錢換命’的交易。”
“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支架放置術後,腹主動脈置換術後。”
“必然伴隨有心肺功能不全。”
“患者之前入住ICU是因菌血症,目前感染灶雖然已經局化,但感染隨時都可能由雙下肢局部入血,再發菌血症。”
“而以患者轉至我科前的身體狀態,即便是感染控製後,所能得到的也隻是毫無功能的雙下肢。”
“全身的基礎情況非常差!~”
“應該儘早非常詳儘地與家屬討論‘要命’還是‘要治病’的問題。”
“63歲的年紀,已然不算年輕力壯,他身體固有的機能,也容不得繼續作下去。”
“我們創傷外科存在的意義之一雖然是為患者保住肢體,但前提條件還是要保住患者的命,不應該以保肢而至生命有無於不顧。”
“現下的局麵,討論感染的治療,毫無意義!”方子業的聲音非常平靜,態度果決。
袁威宏聞言,眉頭輕皺,道:“病人家屬如果同意截肢,也就不會拖到現在了!”
“現在再去提,恐怕也得不到意想中的結果。”
“我們可能要想的,還是如何通過抗感染治療的手段,先穩住患者的下肢感染灶。”
袁威宏雖然支持方子業,可也希望可以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後,再去與患者家屬溝通解釋。
他與病人家屬接觸比較多,更加清楚家屬們的態度。
方子業轉頭向袁威宏,反問道:“這老人的兒女,以孝道為孝的嘛?”
“為了保住腿,連生死都不顧了?”
“真以為我們醫院的ICU就是最堅強的堡壘了麼?出了事,往ICU裡一送,保底還能保住一條命?”
熊誌章老教授開口道:“子業,現在時代高速發展下,人的思維觀念都稍微變了。”
“有一部分人,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是願意賭一賭的。”
“我覺得,可能與老人自身而言,與其半身不遂地活著,還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去。”
“他年歲雖然不大,才六十多歲,可他的兒女都事業有成,且已成規模,該享受的也享受了……”
“有時候,老人唯一的依托就是不想成為累贅。”
熊誌章以自己的年紀作為起點,分析了一下老人的心理。
方子業沉默下去。
雖然世人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可這種道理早已過時。
與其折磨殘存,還真不如痛痛快快的死。
如果這是老人自己的意願,那麼去強烈要求患者與家屬截肢,恐怕是談不攏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家境一般,可能還會因為醫療費用放棄,但老人有商業醫保,自身家境也不錯,肯定不會因經濟因素放棄。
從老人受傷到如今將近一年時間,依舊態度堅決。
想要說服家屬的退路也就斷掉了。
現下,組裡麵要麵臨的困境就是,要麼看著老人就這麼死過去,要麼就想辦法,先把最直接和最要命的感染給控製住。
方子業想到這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重重地掐著眉心:“那這不是耍無賴麼?”
“生死都不顧了,那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意義就不複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