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豈不是要逼楊首輔辭官歸隱?
朱祁鎮想到楊士奇多年來的兢兢業業,心下不忍,一時沒有說話。
薛韶快速捕捉到,見他眼中顯露的不是壯誌酬籌,而是猶豫,便垂下眼眸,斂去眼中的失望。
這是大事,是政治改革,是風氣轉化,一旦開始便不能回頭。
改革,最忌諱的就是舉棋不定,猶豫反悔,皇帝沒有進行到底的大決心,此事就決不能進行,否則反噬,不僅提議改革,整頓官場的人會死無葬身之地,被最先試點的江南百姓,處境也會越發艱難。
薛韶壓下心底的失望,再抬頭時臉上已經恢複正常,與皇帝笑道:「陛下有仁人之心,三位顧命大臣都善始善終,這是曆朝曆代少有的。」
先帝死的時候,小皇帝九歲繼承皇位,托孤三楊。
如今三楊中的楊榮已經死了,他是病逝,諡號「文敏」,從諡號便可看出,他和小皇帝的君臣之誼是善終。
即便過程中也有過不愉快,但在史書上,後人必會稱讚一下雙方,畢竟全了君臣之義。
還活著的楊士奇和楊溥,雖然在朝堂上會與皇帝有爭執,但目前為止,皇帝沒有重罰過倆人,倆人也沒有把持朝政,想要做攝政王的趨勢。
若無意外,倆人也能和楊榮一樣善始善終。
這在曆史上,的確是少有的。
薛韶大約明白,他們除了想要全這個名聲,還因為君臣間是真感情。
三楊不僅是顧命大臣,還是皇帝的老師。
算上皇帝當太子那會兒,他們給小皇帝當了十多年的老師。
算起來,他們和小皇帝在一起的時間比和家中妻兒在一起的時間都長。
十幾年的朝夕相處,不僅他們對皇帝有一份深厚的感情,皇帝對他們也有一份深厚的感情。
雖然比不上對王振的感情深厚,卻也占不小的份量。
在此情況下,皇帝若重情,那就拿不出決心來讓楊首輔致仕,更不要說法辦他兒子了。
薛韶歎了一口氣,心念一轉,既然皇帝重情,那……
他轉開話題:「陛下重情重義,上行下效,滿朝文武勳貴自也回以情義,曆代沐府便是一個好例。」
朱祁鎮也不由嘴角微翹,頷首道:「不錯,沐家曆代為大明鎮守西南,雖不是我朱家血脈,卻勝似我朱家血脈。」
多少皇室宗親,在經曆太宗丶仁宗和他爹後,不是死沒影了,就是隻能當閒散宗室。
反而是沐府,當初太祖皇帝的養子,竟然一直手握兵權,不論哪位皇帝上位,皆重用。
想起沐家的忠誠,皇帝就不由想起從小在宮中長大的沐璘,再想到他爹沐僖,眉頭輕皺。
薛韶順勢提起:「不知沐府的二老爺如何了,潘筠此刻應該到雲南了吧?」
朱祁鎮心裡算了算時間。
今天剛有信到劍走偏鋒的大明(鬱雨竹)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564/4939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