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8月到12月,四個月的時間,盟軍在中亞和華府一共舉行了三次首腦會議。
就未來的秩序、利益劃分等方方麵麵反反複複的討價還價。
先後簽署了對蘇供應第一第二第三協定書!
對外宣稱是加強同盟關係,實際情況卻隻有極少數的人知曉。
在最後的協定書簽訂之後,北平也出台了一份租借法案。
因為被支援的國家財政異常緊張,根本就拿不出錢來,隻能采用租借的方式。
所有的會議崔興林都參加了,因此他也知道,到目前為止已經做到了利益最大化。
在盟軍最後的議定書中,三方承諾向布爾什維克提供部分特惠援助,以解燃眉之急,特惠援助在各租借法案援助物資之前。
特惠援助是好聽一點的說法,其實就是白送。
各自的份額分彆是,日不落200萬噸,北平300萬噸,華府400萬噸!
根據協定,進入新的一年之後,北平將全麵參戰。
崔興林以及隨行的聶少興、黃永明等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考察布爾什維克的軍事和行政,了解真實的情況,給參謀部的決策提供參考。
從2月1日開始,這條鐵路線上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列車高速駛過,幾乎沒有停止。
飛機、坦克、大炮、藥品、食物等一切戰爭所需要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通過這條鐵路輸送到前線。
因為新法案的刺激,東方經濟增長的速度快到令人難以置信。
所有的工廠將產能壓榨到最大,不管他們生產出多少物資,軍政部門一律打包購買。
崔興林離開的時候,經濟騰飛的預兆已經非常明顯了。
未來的事情誰都無法肯定,但是就目前看來,法案利大於弊。
隨著列車接近目的地,車窗外的戰爭痕跡越來越多,崔興林忍不住歎息了一聲。
“我們馬上就要到喀山了,崔主任為何歎息?”
身後傳來了略顯生硬的漢語問候,崔興林回頭便看到阿爾費羅與聶少興和黃永明三人靠近。
他輕輕搖了搖頭,說道:
“沒什麼,隻是在感慨戰爭的殘酷無情罷了。”
四人都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的景象,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火車的速度逐漸慢了下來。
越靠近目的地,前方等待卸貨的車輛越多,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堵火車的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