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羅現在的日子很悠閒。
兩歲多小兒子,正是調皮的時候,她不用管了,自然是省心了很多。
她也有自己的時間去做她喜歡的事情。
小龜現在是被窺基帶著。
窺基和尚開始三天來一趟顏家,慢慢的變成了一天一次。
到如今索性住在了顏家,偶爾回一趟仙遊寺,那也是快去快回。
窺基遺傳了尉遲家的基因。
看著人高馬大麵目可憎,但他卻有一顆細膩的心。
會縫補的針線活兒,照顧話都說不明白的孩子也很有耐心。
窺基來顏家,仙遊寺的那些小和尚也會來。
這些小和尚應該說不算是和尚,沒受戒,沒度牒,隻是由仙遊寺暫養而已。
這些孩子的來路都很乾淨。
文老六挨個查,也挨個走訪了每個孩子的家。
見了保人,也見了開具證明的當地衙門,這才放下了心。
這些孩子來仙遊寺的原因五花八門。
有的說是父母做夢夢到了神佛指點,是有緣人。
有的是來跟著僧人學本事的,認字,武藝,事務管理等……
更多是家裡孩子多了養不活。
養不活的原因很多,這些孩子裡麵出現最多的原因就是孩子身體不好,病怏怏的,好像隨時會夭折。
百姓迷信,認為這是孩子沾染了邪祟,想讓孩子多些福氣。
於是送到僧人那裡寄養。
其實更多是孩子先天性的底子弱。
僧人都會一些醫術,送來了,慢慢的調養,自然會慢慢的好起來。
可很多百姓卻認為這是神佛的功勞。
不得不說仙遊寺這個事做的是非常的好。
它無償的養了一百多個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是它全力地在管。
大唐上上下下數以千計的寺廟,大一點的廟門都會養幾個孩子。
開始的時候門口隻有幾個探頭探腦的小和尚,慢慢的,熟悉了以後,家裡的小和尚就多了。
最小的四歲,最大的八九歲。
孩子不死板,很靈動,光光的腦袋看著格外的有趣。
這些孩子都是窺基的弟子。
再沒有更大的了,更大了都被送回家了。
這個年紀已經可以下田乾活了,再過些年就可以娶妻生子了。
窺基是尉遲族人,他還是直係血脈,簡單的說就是有錢。
他負責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一點問題都沒有。
因為窺基老往顏家跑,這些找師父的孩子也慢慢的熟悉了這條路。
他們出現在顏家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長。
孩子們被窺基教導的很好,隻呆在前院,後院是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孩子們知禮,裴茹懶得管。
她反而覺得家裡熱熱鬨鬨的挺好。
兩歲多的小龜平日就跟這些孩子玩,也由著這些孩子照看。
他們走到哪,就會把小龜背到哪。
胡風的小兒子就寸步不離的跟到哪兒!
他們練武小龜就坐在一旁看。
胡風的小兒子小胡也在其中,可憐的孩子滿頭大汗,彆人做一遍,他就要比彆人多做一遍。
他不懂為什麼,他就知道這是娘親要求的。
小彘奴早早的就起來了,旁若無人的檢查了一下弟弟的有沒有尿褲子。
見衣服乾乾爽爽,小彘子滿意的捏了捏弟弟的小圓臉。
小彘子提著食盒離開。
昨日孔家的那個書呆子又在微言樓待了一夜,今早還沒出來。
大姐不知怎麼了,不願去送飯。
小彘奴隻能自己跑一趟了。
晉陽看著小彘奴離開,恨恨的瞪了一眼身邊不成器的李福。
李福縮著腦袋,根本就不敢直視晉陽的眼睛。
他雖然比晉陽大幾個月,但在妹妹麵前始終直不起腰杆。
李福是楊貴妃的兒子,在李二眾多子女裡麵排行十三。
貞觀十三年封為趙王,出繼為隱太子李建成的兒子。
(s:不是李恪目前的那個楊妃。)
因為他和小兕子年歲差不多,性子又比較合得來。
他每年都會來仙遊待上一段時間,像個小跟班一樣陪小兕子玩。
在眾多皇子裡,不算李泰,李恪,李治三人,李福和小兕子的關係是最好的。
兩人無話不說。
但也因為這個緣故,他在很早之前就認識了小彘奴,彼此也很熟。
“十三皇兄,我都懶得說你了,我不止一次的把小彘子喜歡什麼,愛什麼都偷偷的寫信告訴了你,先人一步你都能輸?”
李福訕訕的笑了笑,像個孩子一樣乖巧的站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