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師,您來得正好!”
朱偉把稿紙遞了過來,“一大清早就有人上門投稿。”
“呦,這開張第一天就有投稿。”方言不免意外,“怎麼樣,是不是開門紅?”
“該怎麼說呢,這人有些古怪,她說自己是民大的音樂老師,可看上去一點兒都不像。”
朱偉左右為難道。
陳曉曼補充了一句:“跟傳統的女老師完全不一樣,戴個墨鏡,背個吉他盒,還騎摩托車。”
“謔,還是個搖滾女青年。”
方言看了眼信封上的名字,“劉索拉,這名字取得也很有個性。”
“她因為急著要去學校上課,所以把稿子直接給了門衛,然後騎上摩托車就走了。”
朱偉道:“臨走之前留下句話,希望這部能讓您親自過目。”
方言環顧四周:“這麼說,你們還沒看過?”
“沒喲。”
眾人不是搖頭,就是擺手。
朱偉訕訕一笑道:“其實大家都想瞧瞧這位前衛的女同誌到底寫了什麼,不過您沒有來,我們怎麼好意思冒然地打開呢?”
方言當著所有人的麵,拆開信封,就見的扉頁上清晰地寫著題目——
《你彆無選擇》。
內容說複雜並不複雜,說簡單也沒那麼簡單,故事背景發生在80年代的音樂院校當中。
劉索拉刻畫了一群極具天賦、個性迥異的音樂學院學生,但一個個都是迷茫的“問題青年”。
比如,其中的一個男主角叫“李鳴”,一直鬨著退學,最終也沒退成。
還有一個經常曠課玩失蹤,娶了個花癡的老婆,要求學校開除他,然後兩人一同流放邊疆。
就連文中僅有的三個女生,同樣神經質,其中的一個嬌滴滴得像隻貓,時不時學貓叫兩聲。
總之,音樂學院裡的所有學生都脫離了生活常態,瞎折騰,但不知道在折騰些什麼東西。
在混亂的敘述中,能在這群人裡找到的惟一共同的追求,就是音樂作曲。
除此以外,彆無選擇,恰好地呼應了的題目。
在眾人之間,競相傳閱,但大多數的人看到一半,就再也提不起任何的興趣。
“她這寫的不像是文學,倒不如說是在寫音樂。”
“不隻是音樂,她這是借這群神經兮兮的學生之口,質疑和批評學校的教育呢。”
“質疑倒是能看得出來,不過批評還有待商榷,總覺得更像是在無病呻吟,發泄情緒。”
“這個我看就沒必要發表在《人民文學》上吧。”
“………”
一個個說出自己的看法以後,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方言。
打從剛才到現在,就一直沉默不語。
朱偉輕聲地發問:“方老師,您怎麼看?”
“有些瘋癲,有些反叛,有些張狂,語言敘事上跟王碩的新京味挺像的,處處透著一股子京片子味,立意取向上呢,又跟美國‘垮掉的一代’文學很像,凡是可以反叛的就反叛。”
方言道:“總之,就是反對一切、否定一切、批評一切,不管是好的壞的,有理的沒理的。”
眾人眼前瞬間一亮:“方老師不愧是方老師,一下子就說到根上了,的確是‘垮掉的一代’的那味兒,又是自暴自棄的享樂,又是批評否定傳統教育,字裡行間還透露著一股悲觀。”
朱偉拍了下手,“這麼看來的話,《你彆無選擇》倒像是模仿‘垮掉的一代’的先鋒文學?”
“與其說是‘垮掉的一代’,也許還有個更貼切的詞來概括。”
方言露出神秘的笑容,“在這裡我先賣個關子,把這個也拿去給王主編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