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韻的情報,永遠要比官方快一步。
還沒到下午呢,燕裕又被叫到校長辦公室去了。
李衛國並未回歸,在辦公室等他的依舊是陳天明,同樣直截了當問燕裕對新三術的看法。
“我的意見是,煉神術和禦劍術一樣,是修行的重中之重。”燕裕也沒有藏私的意思,坦言說道,“傳音術和隱身術一樣,會用就行,無需鑽研。”
這個答案並未出乎陳天明的意料。
事實上,就目前科研部門的反饋結果來看,煉神術的最終成果——神識,確實表現出了一係列的優異特質。
它就像是修士身上的雷達,能自動探測到周圍的可疑目標,以及為禦劍術和法術提供鎖定。
不僅如此,神識還蘊含著一定的智能。有研究員在日常生活裡意外發現。神識能掃描並標注的不僅僅是高威脅目標,還包括了修士本身意誌渴望探查的其他東西——比如突然想不起來放在家裡何處的車鑰匙,你拿神識掃描過去,直接就給你在視野裡高亮了。
雖然沒有在正式實戰裡試驗過,但神識蘊含的這些獨特價值,意味著煉神術大概率會成為一門修士每日必修課。
傳音入密是工具法術無異議,此外對於隱身術,科研部門同樣給予了極高評價,卻和燕裕“會用就行”的判斷完全不同。
陳天明打量著燕裕的表情,忽然笑道:
“你的意思是,如果說煉神術是矛,那麼隱身術就是盾。”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燕裕不動聲色地說道,心想真不愧是某人的老爹,居然這樣都能猜到自己的意思。
主攻煉神術,意味著加強索敵的能力;鑽研隱身術,則代表了提升隱蔽的能力。
背後代表的兩種思路,分彆是“專注攻擊”和“強化閃避”。
厲害的修士可以將法術當做工具,根據不同的情況來使用最合時宜的手段,但大部分修士是做不到這點的,他們采取的戰術往往取決於他們手裡有什麼牌。
如果煉神術修煉得多,神識發達,戰場上就越傾向於索敵進攻;而若是隱身術更加精湛,戰場上就會更傾向於躲起來陰人——燕裕的態度非常明確:如果非得二選一,肯定是進攻更優先。
弱者才會考慮掩形匿跡,強者當然是要大殺四方的呀!
“看看這個。”陳天明不再繼續討論教材的事,而是指著桌上的保密袋道。
文檔裝在保密袋裡,上麵還用紅章印著“絕密”二字,但燕裕卻是沒什麼心理負擔的(笑話,前世什麼大風大浪我沒見過),拿出文檔隨手翻閱起來。
這是一份針對天竺的軍情簡報。其信息來源和描述方式都很簡練,甚至有點語焉不詳的味道,因此燕裕很快就找到了重點數據:
83倍。
天竺的超凡者數量,統計下來是陸國修士的83倍。
燕裕將文檔合上,放回桌麵,隻聽見陳天明問道:
“你怎麼看這個數據?”
“意料之中吧。”燕裕回答說道,“目前我們篩選修士的方法,是通過驗血來檢測血脈裡的靈氣,這種方式存在比較大的缺陷。”
一個國家的超凡者數量,跟這個國家的人口基數,以及神秘主義的流行程度相關。陸國雖然有“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傳統,但和天竺的超凡者數量能達到誇張的1:83,這已經不是什麼“長期唯物主義傳統”能夠解釋的了。
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驗血測靈根的方法,存在嚴重的“漏查”問題。
比如100個擁有修行資質的陸國人,驗血隻能驗出來1個,其餘99個因為保密管製的緣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也有機會成為修士。同樣是100個資質合格的天竺人,由於政府稀爛的管理手段,大量修行功法在民間廣泛流傳,這100個人裡有83個學會了功法。
於是反饋在數字上,就是天竺那邊新增83個超凡者,陸國這邊才能新增1個。
足夠的量變就能引發質變,哪怕是小孩子也能看出來,這樣下去絕對會出大問題。
“驗血確實不夠精準。”陳天明淡淡說道,“極其不準。”
“我們已經在考慮增加更多的修士篩查手段。但事實上隻要有篩查這個環節,就絕對會有漏篩。”
他的話語並未說完,意思也很明確:現在輪到你來揣摩我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