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今歲無日不征,定巴郡,平南中,擒趙韙,安定益州,功勳之大,足可以任命為征西、鎮西將軍之職,此其二也……我益州同荊州結為盟友,自相和睦,以明公和劉荊州宗室的身份,血脈相連,此其三也。”
“如今明公有功,但朝廷無法嘉賞,而劉荊州以宗室長者、海內名士的身份,權且表明公為鎮西將軍,甚為合宜,商以為明公可以接下鎮西將軍一職……另外劉荊州以鎮南將軍、領荊州牧坐鎮荊襄之地,而明公僅以監軍使者、領益州牧與之相盟,在層級上會稍次於劉荊州,如此就有些不美了,若明公領了鎮西將軍一職,分庭抗禮,正是合宜的很。”
“善,我本意亦是如此,權且領鎮西將軍一職,日後輔佐王室,襄助天子,再行上書言明情況。”劉璋撫掌應和了一聲。
正如劉璋所言,他本人早已下了定論,打算領下劉表表他的鎮西將軍一職,同王商進行商議,不過是他為了統一一下內部的思想,順帶征求一下王商可能有的其他意見,看看王商能不能進行查漏補缺。
況且劉表的這個操作很正常,這個年頭,天子不頂用,朝廷不頂用,賞罰二事有時候朝廷往往顧不太上,隻能任由地方諸侯占據賞罰的權利。而地方諸侯在自身加官進爵上,要麼厚著臉皮給自己加官,要麼和其他諸侯互相表官,你給我升,我給你升,這樣多少可以看的過去,大家好歹都是體麵人。
由著鎮西將軍一職,劉璋展開了延伸:“王卿,即為將軍,我欲開府建牙,這件事還需伱襄助一二。”
“開府建牙。”王商一字一頓的複述著劉璋的話。
“正是,開府建牙。”劉璋肯定道,他現在雖然是益州牧,相比較益州刺史一職來說,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可以自行在州郡進行募兵,擁有獨立的財政權,對所屬郡守自行賞罰。
可是益州牧畢竟還是州郡縣架構中的一層,對所屬管理的郡縣沒有實際上的君臣名義,這個時候,開牙建府的重要性就突出來了。
兩漢的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可以建立府署並自選僚屬,可以自由任免下屬官員,甚至有權利製定實行律法。
劉璋打算利用開府建牙,將原先州牧府的官吏,轉到他的私人府署中,這樣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操弄起來就更加方便了一些,無論是提拔還是懲處帳下文武,此外也更加的能統合手下的這批文武俊才,將他們從朝廷的官轉為他私人的官吏。
“天下洶洶,宇內板蕩,如李榷、郭汜、樊稠等犬輩,竟是於廟堂上脅迫天子,得以開府,與三公所開府署合為六府,不得不說貽笑大方……我為宗親,當行權宜之計,開府建牙,以便討賊。”
王商深深的點頭,表示了同意:“若是明公開府建牙,做起事情來的確方便很多,這是一件非常有利,同樣符合規矩的事情,商自當為明公推行此事。”
“開府之後,有長吏一職,還望王卿任之,莫要推辭,他人難如我意。”劉璋拿出了長吏的職位,來安排麵前這位從自家上任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做事的老臣王商。
這段時間以來,王商在他征戰四方的時候,一直做著留守大本營的活,這個活的重要程度不可言喻,王商稱得上是勞苦功高,置為長吏,多少能回報王商這段時間以來的辛苦。
此外說到底,除了王商的身份和資格,劉璋手下其他的人,也沒有那個輩分和能力,能出任鎮西將軍開府後的長吏職位。
聞言王商的心臟不爭氣的跳動頻次高了些,鎮西將軍的長吏一職,是鎮西將軍下的第一人,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掌權柄十分的重要。他現在所擔任的彆駕一職,雖然也相當於州牧的左右手,但細究起來,不如長吏一職權重,能名副其實的淩駕他人之上。
在臉上閃過一絲喜色後,成熟穩重的王商,按捺下心中的喜悅,沒有過多的表現出來,他沒有假裝推辭長吏的職位,劉璋的性子他是知曉的,他大大方方的接了下來:“多謝明公。”
兩人再商談了一會開府建牙的細節,快要結束今日會議的時候,王商想起了一件事情,他朝著劉璋問詢道:“明公可還記得故去的蜀郡都尉高靖。”
‘高靖。’劉璋思索了一下,想起了這麼個人物,他在益州官吏的名單中看到過,當時他想著給嚴顏安排一個合適的職位,翻看了一下過往的官吏名單,其他就有高靖的名字。
不過高靖這位蜀郡都尉今年早些時候就故去了,那時候他還沒有出任益州牧,前身的他足不出戶,沒有和高靖這位蜀郡都尉打過照麵,因此他對高靖隻知道名字,不知道音容。
“聽聞高都尉為人清正廉明,是難得的良臣,可惜今年早些時候就故去了,璋卻是沒有機會,得以同高都尉見上一麵。”劉璋說著場麵話,他不明白王商想說些什麼,所以撿些好聽的話講著,當然他也不是空穴來風,清正廉明這四個字是高靖考評拿到的評語,是州牧府裡對高靖的一致認可。
劉璋猜想著,王商和這位故去的蜀郡都尉高靖是不是有什麼交情,所以王商向他問起了高靖,打著高靖這位好友立個碑的算盤什麼的,不過這種請求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他想著準備允諾下來的。
“高都尉的確是一名良臣,隻是不幸沒於任上,子嗣不在身旁,前番入土安葬,還是商同一眾同僚共同辦理的。”王商麵露微笑,對劉璋還記得高靖感到高興,說到這裡的他話鋒一轉:“說起來,高都尉有一子,名曰高柔,聽說高都尉過世,前不久從中州趕到了蜀郡,為高都尉治喪,商同他交談了幾番,高柔為人孝悌,明於法理,稱得上是一位少年英才,又兼之為良臣的後人,願明公收納之,以收人望。”
‘高柔。’劉璋差點笑出了聲,高柔這個人他還是知道的,是袁紹外甥高乾的堂弟,後來袁紹敗亡,歸降了曹操,在魏國一路坐到了太尉的位置。關於高柔最重要的一筆事跡,乃是司馬懿高平陵之變中,高柔支持司馬懿一方,被司馬懿誇讚‘你成為周勃了。’
雖然高柔可能存在道德上的一些瑕疵,但這個人的的確確稱得上是一個人才,不然也不能以一介河北降人,高乾的堂弟,袁紹的親屬,最後在曹魏坐到了太尉的位置。
“卿可引見於我。”劉璋微笑著應允了王商的請求,人才什麼的,他是來者不拒的,隻怕不夠,不怕多的。
“諾。”王商恭恭敬敬的領下了命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