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飽露出燦爛的笑容,搖搖頭,“那就不用賣了,您也不需要買了。”
“為什麼?”鑒寶人還以為對方知道了這東西的重要性,要抬價不想賣了呢。
秦書飽卻說出了完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
“因為這上麵的文字內容,在中國駐迪拜總領館設立的時候,就已經被你們的人過來全部拍照帶走了,這些骨甲本身,留下來做了紀念。時間是在1989年。”
他也沒記住總領館什麼時候設立,剛查的。
原來上麵的文字在八十年代就已經記錄回來了。
文字有了就行。
甲骨還留下當紀念品了。
看來關係挺好啊。
為啥啊。
甲骨後麵就有原因。
曼蘇爾家寶庫裡,東方的東西是真不少啊。
瓷器一櫃子,字畫一大缸,還有根雕、玉器、石雕、木雕。
打眼看去得有一兩百件。
可算到了鑒寶人顯本事的時候了。
“清朝的,乾隆年間變釉如意蓋碗,應該是官窯……”
“這件青花,延年益壽福字罐,漂亮,應該是晚清的,鹹豐光緒年間……”
“同治年間的杯、壺、碟整套,還帶火漆印啊,少見,好東西……”
“鏨刻銀護、纏枝花卉紋,鐵鏽斑,這是明朝宣德年官窯特點……”
“看看畫,這首詩熟悉吧,楓橋夜泊,不是寫的,這是碑帖,貼是老的,裝裱是新的,應該是七十年代重新裝裱過……”
“這首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詩是古詩,寫字的人也是古人,愛新覺羅·奕誌,他是嘉慶的第四子……”
“吳轂祥山水圖,這位是晚清民國的畫家,嘉興人。臨摹的文征明最有名……”
“石雕看不出是誰的作品,但是這是一方壽山石啊,技藝太精湛了……”
這批東西,看的過癮啊。
“您家裡這批東西,都夠做一次拍賣,一次展覽了,不少價值連城的,但您是對明清民國有偏好麼?怎麼幾乎全是那時候的。”
而且也沒個主題,像是隨便買來的,有些費解。
通過秦書飽翻譯,曼蘇爾找到當時的紀錄,翻了翻,回答說:“這些是1980年,和1981年,我父親老親王去東方訪問時候購買的,他去了一次帝都,一次滬市,都是在一個叫做友誼商店的地方購物,那裡有許多古董和工藝品。”
“除了這些之外,還帶回來兩百匹絲綢和許多茶葉,我小時候還有一個木頭的,小馬。沒有腿,下麵是彎彎的,騎上去能前後搖……”
說到木頭小馬。
直播間裡許多人都笑了。
雖然沒見到實物,但是聽曼蘇爾的描述,類似的小馬他們也玩過。
原來王子小時候也騎木頭馬啊,沒準就是因為這個,他才喜歡的賽馬。
真有意思,老王爺來中國訪問,還把玩具給家裡孩子帶回去了。
友誼商店?
好久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