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都拉馬雅沙冷笑了一聲,而後看向了西南方,那是蘇門答臘島的方向。
“亞齊是外來者建立的我們可以不管,但你們不要忘記了,對麵的廖內到占碑一帶也曾是我們柔佛的疆域。
雖然他們在海外勢力的侵襲後獨立,但依舊是同宗同源,他們也不用管嗎?
若是他們先被海外三國重創,然後又被亞齊橫推,最後被大明橫隊,你們覺得那邊還能有多少百姓活下來?
大明要徹底的同化我們,包括我們的習俗、文化、文字、曆史等等,我們保留的人越多,這些東西保留的就會多、時間就越長。
重要的是隻要我們同宗同源的百姓越多,大明就不敢對我們太苛刻,你們想想一個三百萬人口的民族和一個五十萬人口的民族,哪個話語權更強?
亞齊蘇丹國是蘇門答臘最為強大的一個,其國力可以和我們聯合起來相媲美,若非是有我們牽製以及應對海外三國的入侵打壓,他們早就將蘇門答臘給統一了。
現在海外三國勢力主力被乾掉了,蘇門答臘的駐軍絕對不是亞齊的對手,亞齊在乾掉駐軍之後會不會對揮兵東進橫推占碑、巴鄰旁、米南加保、巴塔克?
在這個過程中隻要大明封鎖馬六甲海峽,我們就無法支援,大明依舊是坐山觀虎鬥,等到他們兩敗俱傷了大明再出擊,到那個時候,對麵廖內哪一塊絕對是元氣大傷的。”
眾人臉色肅然。
在這一點上他們的確是沒有想到的。
主動歸附的大明肯定不會太苛刻的,但被武力打服的,朝廷也會一視同仁,諸如土地、稅收等等政策上。
但一些重要的策略肯定不會給予支持,諸如貿易等等,發展不起來依舊要吃苦。
朱元璋稱帝之後為什麼唯獨對江浙一帶的賦稅加的那麼重?蘇州府的賦稅占到了大明的十分之一?
除了整體協調、保證大明稅收的完整性和百姓的均富貧外,還有朱元璋泄憤的個人原因。
因為他們支持張士誠反抗朱元璋的統治,不僅是賦稅,還禁止蘇州府和鬆江府的人取士做官,後來雖然放寬了,但依舊不允許這兩地的士子不得進入戶部和長官財政的相關部院為官。
若是大明朝廷也對這些反抗的區域來這麼一下,那對麵的這幾地就算是廢了。
百姓越苦就越沒有反抗和出人頭地的可能性,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合則兩利,分則兩散,這個道理他們都懂,這也是為什麼麵對海外三國入侵時他們通力合作的原因了。
“第二,本王估摸著他們不想徹底歸附大明,既然早晚那邊是要劃入大明的疆域,我們為什麼不趁著現在去勸說他們。
如果我們說服了他們,大明就不用在起兵戈,和平收入囊中,對接下來的統治有很大的好處。”
“是哦,如此我們就能保住更多同宗同源的百姓,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了。”
“是極,如果和平接手,以我們兩岸優越的地理位置,大明本土和海外貿易的必經之地和中轉,能快速的發展起來,隻要我們富有,官員們也不敢打壓我們。”
“有了這個說服的功勞,朝廷或許在安置我們的時候也會多給予一些優待和特權。”
“是呀,這算是一舉四得,隻是沒有了空缺,我們隻能當個富家翁,這就有些遺憾了。”
……
聽著眾人的可惜聲,阿都拉馬雅沙低聲道:“那可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