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揚州見如海
金陵豐樂坊,那所不起眼的三進宅院中。??☆6?s????.???????
午後溫煦的陽光照進書房,博物架上的古玩玉器反射著瑩潤的光,案上的銅鼎中燃著昂貴的鵝梨香,沁人心脾。
氣度儼然的中年人端坐在書案後,細品了一盞新泡的香茶,一個年輕人神情恭謹的站在下首。
「大人,我們在府衙的眼線上報,昨日賈琮和大理寺評事楊宏斌,押了幾個囚犯入應天府大獄,且都蒙著頭套,難辨麵目。
沒過多久,應天府大獄便加強戒備,嚴禁人員進出,寧王還派了大批親衛守衛大獄,我們的人也打探不到裡麵的消息,形狀十分詭異。
今兒一早,我們安排在寧王行在附近的探子,發現賈琮帶了兩名寧王親衛,從朝陽門出城,不知去向。」
中年人眉頭一皺,放下茶盅,在屋裡來回走了幾步,問道:「他們把那些浪人安排在了哪裡。」
那青年人回道:「棲霞山大慈恩寺營造工地。」
「最近寧王像是開了竅,突然就查到了周素卿,讓我們不得不除掉汪恩,如今又不知拿住了什麽人,將府衙大獄守得如此森嚴。
這動作是越來越大了,不能不防,盯著水監司的動靜,隻要有合適的船隻,就讓他們送東瀛人出海躲避風頭。」
「還有,聽說敬軒的夫人和女兒去了姑蘇省親,必要的時候,派人關照一下……。」
……
揚州,自春秋吳王夫差築城,距今已二千餘年。
大周立國以來,揚州成為兩淮鹽業專買之地,南北貨貿樞紐之所,鹽稅收入幾乎與糧賦相等。
十裡揚州,物富人豐,市盈珠璣,富庶繁盛不下於金陵。
太祖稱製之初,兩淮巡鹽禦史初為臨時派遣,流官形製。
到大周洪宣年間,隨著兩淮丶兩浙丶長蘆等產鹽重地,鹽事發達,鹽稅收入日重,幾占國朝賦稅十之三二。
而販賣私鹽之舉日益猖獗,私鹽販賣暴利極高,私鹽販子為謀取暴利,常不惜鋌而走險,殺官造反之事都時有發生。
朝廷為強化地方鹽政,護保賦稅源頭,便把巡鹽禦史轉為定職,坐鎮當地主持鹽政。
兩淮丶兩浙丶長蘆等地各設巡鹽禦史一名,主管鹽稅收繳丶監督鹽商專賣丶糾察私鹽販賣丶管理鹽政官吏。
大周的巡鹽禦史,雖有禦史之名,但並不是單從都察院選拔,而是六部之中才績出眾者都可遴選。
且轉任巡鹽禦史後仍按原有品級,所以曆來各地巡鹽禦史,既有五品銜的中官,也有二品銜大員。
但不管品級大小,手中權柄卻是一樣的。
兩淮之地,乃天下鹽務第一要址,兩淮鹽稅更是大周賦稅一個扼要源頭。
因此,兩淮巡鹽禦史在當地官場地位超然,說是位高權重紅樓之扶搖河山(滄海不笑)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61/48791133/